中共总书记胡锦涛两会期间对台喊话,表示要争取团结台独人士,被视为向台独人士伸出橄榄枝。但分析指出,胡伸出橄榄枝实乃被动无奈之举。(中央社)
 

国大陆“两会”虽是公认的走过场,但由于受外界形势所迫,或多或少形成一些社会议论的话题。

敏感期间官方罕见高调通膨报忧


按惯例,适逢全国大会,媒体一定是被要求配合营造气氛,以歌功颂德为主,鲜有批评或者报忧之作。


欲观看最新两期全文,请登记成为《新纪元周刊》订户;
如阁下为本刊订户,请登入系统。
最新两期前的不用登录, 请点选 前期杂志

帐号:
密码:

焦点新闻 正体版       列印机版

“两会”话题阴阳脸



文 ◎ 张海山

中共总书记胡锦涛两会期间对台喊话,表示要争取团结台独人士,被视为向台独人士伸出橄榄枝。但分析指出,胡伸出橄榄枝实乃被动无奈之举。(中央社)
 

国大陆“两会”虽是公认的走过场,但由于受外界形势所迫,或多或少形成一些社会议论的话题。

敏感期间官方罕见高调通膨报忧


按惯例,适逢全国大会,媒体一定是被要求配合营造气氛,以歌功颂德为主,鲜有批评或者报忧之作。

不过,三月十一日中国各主流传媒都相继报导了二月份国内的消费价格数据。据“中国新闻网”报导,二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8.7%,食品价涨23.3%。这是从二零零七后半年通胀明显加快以来,中国官方正式公布上涨幅度最大的一个月份。而这个报忧的新闻又恰恰出现在“两会”期间,很违背常规。

通货膨胀在现代社会,破坏力超过任何自然灾难,它可以席卷全球。二战前的世界经济危机和上世纪末的金融风暴就是最好的例证。

中共目前就面临着这场躲不掉的危机。有分析指出,历史上通货膨胀动摇了国民党的基础,让中共得手;一九八九年的学生运动的暴发与一九八八年的通货膨胀有着密切关系;前不久缅甸的“袈裟革命”也是源于通膨。中共现在面临着复杂的国内和国际的形势,如果这个时候通膨失控,后果不堪设想,直接威胁政权的稳定。

显然,胡温高层深知问题的严重,在“两会”期间反常规的自暴其短,将价格上涨的新闻高调发布,玩心理战,以期减压。据悉,有“两会”代表在大会上公开提议,准备用立法的形式,限制和控制境外资本进入中国。

外界指出,今年是北京奥运年,官方的一系列政策调整,都受到奥运会的牵制。绝非中共一厢情愿,中共各种经济、社会问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引发通货膨胀的各种因素,在短时间之内难以消除,甚至可能因奥运而变得更加严重,一场大动荡不可避免。
 

二零零八年二月中国大陆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8.7%,二月份猪肉价格涨幅高达63.4%。两会期间官方罕见高调报导忧通货膨胀。(Getty Images)

“顶着巨大的压力” 胡对台新布局

今年“两会”由于江泽民不能显身抛媚眼而失色不少。不过,胡锦涛有所弥补。胡在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发表了一通不同寻常的谈话:“对于那些曾经对台独抱有幻想,主张过台独,甚至从事过台独活动的人,也要努力争取团结。”此言一出,立即被诸多评论解读为向“台独”人士释出善意,伸出橄榄枝。

二零零七年以来,北京不断在各种场合疾言厉色地指责台独倾向。许多分析预言,北京在二零零八年台湾总统选举关键时刻将展现强势姿态。胡的急转弯大出中共宣传部门所料,使之手忙脚乱。

据悉,胡对台政策发表重要谈话前曾先与会民革、台盟、台联政协委员“谈心”,其中,还提及推动对台政策“顶着巨大的压力”,让与会政协委员感受深刻。

外界指出,胡锦涛接掌党政军大权以来,持续经历台湾政治情势的变局,与防御性公投、入联公投的冲击,胡锦涛在大陆内部军事、外交不同势力的掣肘下,他拍板的对台政策基调所面临的压力与挑战,可以想见。

胡的“柔性”转换被台湾前总统李登辉高度肯定,他认为“胡主席很有智慧,是台湾可敬的对手”。西方有评论认为,此举是胡温放弃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信号。

分析家认为,胡在台湾问题上的柔软身段有助于缓解国际社会对中共藉奥运打压人权的强烈不满,当然,中共也吸取了以往在台湾大选时越强硬越吃亏的教训,闷声学乖了。从某种意义上说,台湾蓝绿两营政策趋同,胡被迫承认了反“台独”策略失败的现实。胡伸出橄榄枝并非主动展现“软的更软、硬的更硬”,实乃被动无奈之举。

分析指出,从近期看,胡的橄榄枝有意在谢长廷与马英九之间搞平衡,所谓谢马通吃,从而影响大选,阻止公投。从中长期看,是要在蓝绿之间和蓝绿内部打进楔子,乱中获利,为转移国内危机所用。

谢、马虽然在口头上承纳了胡的“好意”,但实质上都拒绝了胡的“拉拢”。谢称两岸谈判不能预设条件;马则提请中共注意,“台独”的原因在于中共打压台湾。

胡锦涛伸出橄榄枝,大陆一夜间柔情统战成了主调。但不知这在台湾新总统产生后还能维持多久。

对胡锦涛来说,在十七大连任总书记后,近日也将蝉联国家主席,这是他最后一个五年任期,对台工作的成败与两岸关系的发展情况,势必是胡氏功过得失的重要指标,因此,胡锦涛对台新布局,也可看成是一场政治赌博。

据传,胡锦涛近期透过党政人事的重新铺排,在涉台领域布胡阵营。如安排亲信王刚接任全国政协第一副主席,作为全国政协接班人。

据可靠消息称,中央政治局常委贾庆林将连任全国政协主席,政治局委员王刚可望获选为第一副主席;并透露,贾庆林将不会任满五年任期,贾可能在两年后卸任,届时,王刚可望增补选为政治局常委,并接掌全国政协主席职务。

有消息说,贾庆林连任政协主席,是在去年十月间,安排十七大人事接班布局时,中共高层即已取得的原则共识,贾将扮演“承先启后”的过渡角色。

同时,在中共安排十七大接班布局过程中,也已原则商定将由中央政治局委员王刚,在贾庆林卸任后,增补选为政治局常委,并接任全国政协主席。

另外,胡还安排共青团第一书记胡春华接掌福建省委书记,历练涉台经验;以及审慎规划国台办主任接替人选,都在为胡的新布局打桩架线,用心良苦。
 

专家指出,中共一胎化政策在三十或四十年以后,将出现巨大的问题。对国家的经济和长期发展会产生负面影响。(法新社)

计画生育政策虚晃一枪

两会期间,有关计画生育政策可能发生变化的传闻,立即成为海内外有关两会报导的焦点。

计画生育委员会副主任赵白鸽女士透露说,中国在考虑改变独生子女政策,但是北京官方媒体随后马上说,赵白鸽的话被误传了。这件事情的本身变化就说明了北京当局决策过程存在的问题,也说明一胎化政策本身的敏感性。

北京的反应不足为奇,他们担心一旦结束计画生育,新增加的人口会压垮本来就不堪重负的教育和医疗系统,直接威胁到共产党的统治。且对那些被强制结扎和堕胎的妇女也无法解释。

计画生育是在一九七九年实施的暂行措施,是为了控制人口增长的紧急措施,绝大部份的孩子没有兄弟姊妹,养儿育女之后也没有叔叔、伯伯、婶婶、阿姨的概念,也没有表兄弟、堂姊妹。一胎化实行到今天,负面效果已经不容忽视。
 
十年之后,新增加的就业人口将减少25%,到二零五零年,六十岁以上的人口翻一番。如今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几乎不存在,将来的夫妻小俩口将供养四位老人。

一胎化更是造成了男女比例失调,未来将产生几千万的光棍汉,更为严峻的是,因为经济的发展和生活费用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夫妻只要一个孩子,尽管独生子女夫妻可以生两个孩子,但是根据江苏省去年的统计,一半以上的独生子女夫妻都不希望有两个孩子,主要原因是费用太高。

中国出生率的降低和人口老化是不可避免的挑战,显然,本届的两会还顾不上怎么收拾这个烂摊子,温家宝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一句既定政策不变,打消了外界的期待。

 

各方关注之下,中共两会的重头戏“大部制”出笼。结果是今次改革国务院组成部门只减掉一个,正部级机构(包括国家局)减少四个,与外界预期的大部门制颇有差距,给人雷声大雨点小的感觉。图为中共两会代表。(Getty Images)

“大部制”雷声大雨点小

各方关注之下,中共两会的重头戏“大部制”终于出笼。中共当局拟新增五个部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以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撤销信息产业部、国防科工委、交通部、人事部等,令国务院机构由原来的二十八个减至二十七个。

从部门减少的数目看,今次改革国务院组成部门只减掉一个,正部级机构(包括国家局)减少四个,跟外界预期的大部门制颇有差距,给人雷声大雨点小的感觉,其“渐进改革”目的显而易见。

大部制出台后,官方例行吹捧,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在全国政协会议期间接受采访时说:“十七大报告提出行政体制改革的思路是,中国要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郑新立说,“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三权分立”的思路将体现在国务院机构改革过程中,大部制改革会围绕“三权分立”进行。

此说遭外界置疑,在中共党权至高无上的情形下,何来真正的三权分立。分析人士指出,在中国,虽然决策权在法律上属于人民代表大会,但是各级人大的负责人都是共产党;虽然执行权在法律上属于人民政府,但是各级政府都要听中共党委的;虽然监督权在法律上有“司法监督”、“新闻监督”等,但是,司法归中共政法委管,而新闻归中共宣传部管。“三权分立”是偷换概念,忽悠百姓。

此次大部制改革的核心难点,是部门利益分割问题。部门要精简,有些人要下台,必然会遇到阻力。有消息传称,原本被看好成为文化部长的文化部副部长兼党组书记于幼军,近日仕途遭遇不测,消息称于可能涉及早年在深圳任职期间的案件,正在接受调查。
 
在本月五日的人大开幕会议上,于幼军曾以列席身份坐在部长席上听取总理温家宝的政府工作报告。而会议期间,他一直拒绝记者的采访。消息人士称,被看好将接替孙家正出任文化部长的于幼军,在两会期间突遭免职,是相当罕见的事件。据称文化部将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蔡武出任部长。

外界称,于幼军虽少年得志,其仕途并不如外间看到的一帆风顺。在深圳市长任内,就传出与市委书记黄丽满不和的消息,在湖南据说又受时任省委书记杨正午压抑。在山西期间,去年他在黑砖窑事件中的高调道歉及怒斥官员举动,被外间拿来与低调回避的省委书记张宝顺作对比,亦是官场大忌。

在中共实行大部制后,部长之位见少,竞争之激烈,角力之残酷,可想而知。

据悉,自一九八二年至今,国务院已进行六次机构改革,最终形成了一个“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

在一九八二年改革前国务院机构多达一百个,二零零三年改革后虽然只有二十八个,但另设直属机构、办事机构、直属事业单位、部委直属局共四十八个,这些机构的局长等负责人的任免,毋须经全国人大批准。

一九八二年,大陆在改革开放后首次推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国务院组成部门由一百个精简至六十一个。一九八八年第二次机构改革,国务院部委由四十五个减至四十一个,旨在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一九九三年,第三次机构改革,国务院部委、直属机构由八十六个减至五十九个。

一九九八年,朱镕基主政之际推出第四次机构改革,国务院部委由四十个减为二十九个,撤销了十个直接管理工业的部委,同时提出国务院和省级政府的公务员裁减一半,国务院人员由三万四千人万人减至一万七千人万人。二零零三年的第五次机构改革则由温家宝主导。

资料显示,中国的国务院级的部门为世界之冠,去年达二十八个,英国和法国分别为十八个,美国十五个。
 

一般来说两会并没有真正的人事权力,民间戏称两会代表的功能是:见面握握手,表决举举手,通过拍拍手。图为人大代表开会现场,交头接耳,漫不经心。(法新社)

中共高官习惯性“失言”被轰

中国的学费、医疗费和住房问题,已经被民众公开称之为中国民众的三座大山。然而继广州市卫生局副局长的“中国看病最不难最不贵”一语之后,引起国内外华人为之哗然,日前吉林省副省长陈晓光的“我国不存在上学难与上学贵问题”的一言后,即引来网民为之评论帖子过万,网民无奈,“有这种言论的官员还能稳坐副省长的位置--中国政界真是可悲、可恨!”,但两天后网站的评论整个被删除。

三月六日下午,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副省长陈晓光接受了大陆媒体采访时表示,现在老百姓所反映的“上学难、上学贵”的论调是不对的,更扬言中国从来没有过“上学难”,也没有过“上学贵”,“我国也不存在‘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然后解释说,因为所有的学生与家长,无论是上小学还是中学都希望能享受到最优质的教学条件。但好的教育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应该是说“上好学难、上好学贵”。“我们会经过方方面面的努力使其教育资源相对公平,绝对公平是永远不存在的”

对于官员的言论再次引来逾万网民的反击,有报导指出,过去人们经常会说三座大山,但是,今天你再提出三座大山,人们就会告诉你是学费、医疗费和住房。由于通货膨胀和政体等等因素,这三项已经是压在人们身上的无法承受重负了。

另据统计,国内二十年大学学费涨二十五倍,涨幅十倍于居民收入增长。据《中青报》报导,吉林平均每个大学生一年的费用为一万一千八百元,而二零零四年该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为三千元,也就是说,供一个大学生需要四个农民一年不吃不喝。

一位已经就读大四的网民反驳说:“你说学费不贵!告诉你!俺四年学费三万六千元,再加上住宿费、书费、水电费、军训费、保险费、班费等等,还有些想不起来的费用,超过四万!对你来说这四万只不过是顿饭钱!可是对俺们这样的穷人来说可谓是难上加难,父母节衣省食、俺坐火车回家只坐普快硬座!那种车估计您这样的高官看一眼就会吐!所以请您和您这样高官不要乱说话!还有句俗语送给您: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中国大陆经济学家何清莲曾指出,每年到了高考结束录取通知来了以后,整个农村里面考上大学的家庭,真的是很不幸。很多家长为了子女读书求爹爹、告奶奶,到处求助筹措经费,如果筹措不到,在家里和子女矛盾一激化,家长自杀的很多,如喝“敌敌畏”、卧轨等,用各种各样的办法自杀。还有的人就到街上打一块牌子,说要卖肾供子女读书。这种事情屡见不鲜。

一位陈晓光的老乡,在陈的惊人一语后,也留言回敬道:“身为吉林省人,我深知这小子是在胡说八道!大家一笑而过也就罢了!吉林省一些农村家庭为了供孩子上学,住着土房子,像牲口一样拚命种地!原因只有一个:学费太贵。这一严重影响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发展也就无从谈起。他虽然胡说,但我也没权力把他赶下台,悲哀。真想给他几个大嘴巴子,让他清醒清醒!”◇

所在期数封面故事
  • 人类和病毒的战争(第62期) ---2008/03/20刊
  • 潜伏在暗处的窥伺者(第62期) ---2008/03/20刊
  • 认识病毒(第62期) ---2008/03/20刊
  • 相关文章
  • 奥运前中共大抓捕 海外法轮功学员抗议(第62期) ---2008/03/20刊
  • 法国兴业银行的巨额亏空丑闻(第57期) ---2008/02/14刊
  • 台立委选举 国民党大胜(第54期) ---2008/01/17刊
  • 黄丽满旧部卸任 江家帮正失去深圳(第49期) ---2007/12/13刊
  • 中国男女比例失衡 一颗定时炸弹?(第44期) ---2007/11/08刊
  • 游资闯中国 金融风暴危及周边(第20期) ---2007/05/24刊
  • 新一期受欢迎文章
    推荐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