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quire '../adsleft.htm';?>
文 ◎ 张羽良 图 ◎ 罗思维
if (trim(substr("00".$vLocalIssue,-3))<=substr("00".(intval($vNewsIssue)),-3) || isset($_SESSION['UserName'])){
?>
白雪玉龙镇北方 金沙源远更流长
天龙八部今何在 千年流转丽江城
近几年,一种神秘的电子语言“东巴文字”风靡日本年轻世代,女孩用东巴文字在记事簿上写下心愿,或在项炼、戒指、发饰上刻上东巴文字,当作护身符;或用来当手机简讯的暗号、电子信件中“爱的告白”等。
东巴文字:我爱你(由左至右)。
东巴文字是中国云南省丽江地区纳西族的传统文字,至今有近千年历史。它比中国甲骨文更接近图画,形状更活泼生动,这种纳西先民用来记录东巴教经文的独特文字,是世界上唯一还活用的图画象形文。漫步丽江市,许多民居的门联上就并列着汉字和东巴文,既表意又表形,但现今纳西族人已少有人能够解读,却反而在廿一世纪的日本发扬光大。
东巴文字:我们去饮酒(由左至右)。
在日本推广并引爆热潮的人,是美术指导、文字艺术家浅叶克己。十余年前他游览丽江时与东巴文字一见钟情,之后便在各种展览会中积极导入东巴文字,更设计了一千三百六十二字的东巴文电脑书体,于二零零二年三月上市。
纳西族的故乡
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十二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的丽江古城,北倚世界上最接近赤道终年冰封的玉龙雪山,侧流长江上游的金沙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古代南迁羌人的后裔--纳西族人的故乡。
玉龙雪山。
发源于四川岷江上游地区的古羌族,在公元前一零零零年中国第一次寒冷期开始南迁,到春秋时期因战乱被迫迁往云南、贵州等地,与当地的土著民族结合,至今彝族、白族、土家族、纳西族等皆留有羌族的血统。
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
地处滇、川、藏交通要道的丽江,早在一二五三年,元世祖忽必烈南征大理国时,就曾驻军于此。之后历经元、明直至清初的近五百年里,丽江地区皆由天朝管辖下的纳西族木氏土司世袭统治。木姓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所赐,朱字下面为木,代表归附与受赐皇恩之意。
著名的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一五八七至一六四一年)在《滇游日记》以“宫室之丽,拟于王者”形容木氏土司宫邸;用“民房群落,瓦屋栉比”来描述十七世纪的丽江城,可见明时丽江营建已颇具规模。
丽江街景。
丽江入口水车。
丽江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原因是世袭统治的纳西族木氏土司为了避免“木”姓外围加上框框会筑墙成“困”,所以没有兴筑。
源自玉龙雪山的清澈雪水流入古城西北的黑龙潭后,分三股流入古城,在城区内又化成无数支流,穿街绕巷,入院过墙,流遍万户千家。城区内,架有大小桥梁三百五十四座,最著名的是建于明朝的三座石拱桥--大石桥、万子桥和南门桥。丽江城即因流水滢滢,宛如一方碧玉大砚而在明朝被称为大研厢(砚同研之意),清朝称大研里,民国以后改称大研镇。
古城保留了许多明清年代的建筑,设计上融合了纳西、白、汉等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居民建筑格局灵活,雕刻精细且颇注重装饰,门窗上多雕饰色彩浓烈的花鸟图案。纳西人喜欢在庭院里种花植草,摆设盆景,户户养花,家家流水,形成了高原水城风貌,又有“高原姑苏”与“东方威尼斯”之美誉。
镇内最繁华的地方是四方街,具有明、清风格的木造楼房形成面积约四千平方米的长方形街道,宽阔的屋檐既遮阳又避雨,古城布局以四方街为中心向四方辐射。每到下午三时,流经四方街广场一侧的水渠便会开闸放水将广场上的地面冲洗得一干二净,相当奇特。一九九七年十二月三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将丽江古城列入文化类世界遗产。
唯一用象形文字记写的舞谱
古时文风鼎盛的纳西族在绘画、乐曲上均有可观的成就。遗存于丽江大宝积宫的大型壁画《无量寿如来会》,把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道教的百尊神佛画在一起,反映了纳西族宗教文化的特点。东巴音乐更完整地保留了中国古代的洞经音乐和唐宋音乐,其中如“术古笃”这种乐器,据说是汉代流传下来的。
用东巴文字写成的经书叫《东巴经》,相当于纳西族人的百科字典,广罗宗教、哲学、学术、神话、历史、文学、医学、天文、地理、艺术等各领域知识,共四万多册,是研究东巴历史文化的珍品,其中《舞蹈来历》是世界上唯一用象形文字记写的舞谱,现在还能按谱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