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十多年持续增长的基础上,二零零七年全球粮食价格再创新高。零七年一至十一月,国际市场小麦、玉米、大豆、豆油价格均比上年同期上涨50%左右。专家称,粮食廉价的时代已结束,人类不得不面对日益高涨的粮价。然而全球粮食储备的逐年减少更令人担忧,二零零七年已减少到历史最低的五十七天。未来人类在应对“高油价”烦恼的同时,还不得不面对“高粮价”的困扰。

 表一:二零零六年以来世界主要粮食品种价格上涨幅度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 。

廉价粮终结 粮食危机初现

二零零七年三月三十月,美国芝加哥玉米交易市场里,交易员在抢购玉米。

文 ◎ 王静雯 图 ◎ Getty Images

在三十多年持续增长的基础上,二零零七年全球粮食价格再创新高。零七年一至十一月,国际市场小麦、玉米、大豆、豆油价格均比上年同期上涨50%左右。专家称,粮食廉价的时代已结束,人类不得不面对日益高涨的粮价。然而全球粮食储备的逐年减少更令人担忧,二零零七年已减少到历史最低的五十七天。未来人类在应对“高油价”烦恼的同时,还不得不面对“高粮价”的困扰。

 表一:二零零六年以来世界主要粮食品种价格上涨幅度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 。

  

2006年

2007年1-4月份

美元/吨 比2005年上涨(%) 美元/吨 比2006年同期上涨(%)
小麦 192 26 198.4 13.1
玉米 121.9 23.5 166.7 57.7
大豆 268.6 -2.2 318.2 23.7
大米 304.9 6.5 315.8 5.4
高粱 122.9 27.8 169.1 61.2

粮价上涨 存粮只够五十七天

近年来世界粮食价格在波动起伏中呈上升趋势,特别是二零零六年以来,不少原粮价格增幅超过20%。(详见世界银行公布的图表一)。粮价的上涨直接导致了全球食品价格走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统计资料显示:二零零六年全球食品价格比上年上涨了9.8%,二零零七年一季度,全球食品价格同比上涨了11.6%。

比如在匈牙利,食品价格已经比一年前高出13%;中国的食品价格比一年前上涨了6.6%;而德国、意大利(义大利)和英国的食品价格也有所上扬;即使在美国,二零零七年二月食品价格比一年前上涨了3.1%。

与此同时,世界粮食库存大幅下降。二零零六年世界粮食期末库存为3.74亿吨,比二零零五年减少7,308万吨。粮食期末库存占当年粮食产量的16.9%,低于联合国设定的18%的粮食安全线。

到了二零零七年,粮食库存继续下降。据英国《卫报》报导,世界粮食库存储备只有五十七天,创下三十年来的最低。与一九六二年历史最高水准八十一天相比下跌30%。俄罗斯《晨报》二零零七年九月一篇题为〈全球恐慌:地球面临饥饿威胁〉的文章提醒人们说,异常天气正在频繁影响全球农业生产, 加拿大,澳大利亚、乌克兰等产粮国当年收成都减少了。随着温室效应的恶化,一旦全球气候出现大范围的灾难,很多贫困者的生存将面临威胁。

二战以来全球粮食产量增速远高于人口增速,但粮荒仍不时威胁世界粮食安全,主要原因是人均粮食消耗的快速增长:据统计,在过去四十五年里,世界粮食消耗从每天230万吨增加至每天560万吨,增幅高达149%。冷战期间敌对阵营各国为确保粮食安全,大量囤积储备粮。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欧美主要国家粮食储备可供其国民消耗八十点九天,美国更高达一百零三天。冷战后,各国普遍认为保持大规模粮食储备不经济、无必要,导致世界粮食储备的直线下降。

不少专家把世界粮食储备大量减少解读为“粮食短缺危机的开始”。长期任美国农业部高级顾问的美国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博士认为,当今世界正面临一场日益逼近的粮食危机,而且是前所未有的危机。历史上历次粮食危机的罪魁祸首都是气候异常导致的各种自然灾害,然而这次危机产生的原因则是多重的,包括灌溉水源的匮乏、粮食作物用于燃料生产以及人口增长、需求上升等。这些因素结合起来使消除危机变得更加复杂化、艰难化。布朗预言世界谷物的价格走势,就像石油价格由低到高的发展一样,正处于上升期的开始。

汽车和动物与人争粮食

专家分析去年全球粮价上涨主要原因不是由于粮食总产量的减少。相反,除二零零六年减产1.2%外,近年来全球粮食总产量不断上升,即使干旱对澳洲等国粮食生产造成不小影响,二零零七年全球粮食总产量仍达到创纪录的21亿吨。

粮价高涨主要是两种需求的增加,一是人们饮食结构性改变,如中国和印度等人口大国对肉类需求的增加,导致了饲料性粮食消耗的快速增长。二是工业原料需求增加,特别是乙醇汽油的发展。动物和机器与人类争夺粮食导致了粮价的持续攀升。

以美国为例,面对国际石油价格居高不下,美国政府计划用乙醇来替代本国10%的汽油需求。二零零零年美国用于乙醇生产的玉米数量仅占其国内产量的6%,二零零五年到达14%,零六年为20%,即5,500万吨。除玉米外,美国的谷物农作物二零零七年有多达30%用于生产乙醇,是上年的两倍。

由于燃料玉米的需求,上年国际玉米价格上升了50%,而玉米是饲料的主要成份,玉米涨价带动了肉类食物以及众多食品的价格上扬。专家预测,玉米价格到二零二零年会上涨26-72%,含油种子价格会上涨18-44%。

按美国目前的技术水准,若用乙醇替代10%的汽油,美国需要另加八亿英亩的土地来种植玉米。如今一英亩农田所产玉米只能提炼875加仑燃料乙醇,一辆北美普通家用吉普加满一箱油上下班只能开几天,却需耗用200公斤玉米,这相当于非洲穷国布基纳法索一个成年男子一年的口粮。

不少人站出来反对这种建立“乙醇欧佩克”的主张,因为全球还有8.5亿的人挣扎在饥饿边缘。去年十月十六日“世界粮食日”国际粮农组织发言人表示,“每个人都拥有获得足够食物的权利,但今晚仍有8.54亿男人、女人和儿童空着肚子睡觉。”另外,尽管全世界饥饿和营养不良人口的比例从1/5降到了1/6,但由于人口增长,实际饥饿人数每年增加约500万。如今全球每天仍有1.8万名儿童因饥饿和营养不良死亡,而“朱门狗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悲剧在全球各地都在上演,这无疑让很多人相信“把粮食当做燃料是对人类犯罪”。


二零零七年八月二十九日,北京某超市外的橱窗广告栏。中国各类食品价格已上涨了8.6% 。

谁是受害者和受益者?

俗话说,粮价涨,百价涨。全球粮价上涨风波中,谁是受益者和受害者呢?发展中国家的居民,特别是低收入阶层,由于他们的恩格尔系数(家庭食品开支占消费总开支的比重)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粮价上涨使他们成为了最大的受害者。目前发达国家的恩格尔系数基本在6-15%之间,如美国6.9%,日本14.4%,德国12.2%;而发展中国家的恩格尔系数基本为35%以上,高者超过50%。在中国城市恩格尔系数为37.7%,农村为46.2%。

比如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分别有2.3亿和1.23亿的饥饿和营养不良人口,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则集中了1.79亿饥饿人口。粮价的上涨直接关系到他们的生命。去年十一月遭热带风暴和洪水袭击的孟加拉、国内长期动荡的刚果以及通货膨胀率超过7,000%的辛巴威,这些国家的民众成了粮食涨价的最大受害者。比如孟加拉的普通家庭每天生活费为5美元,其中3美元用于购买粮食。近年来全球粮食价格上涨了50%,使这些家庭不得不多花1.5美元购买粮食。

即使发展中国家的农民也不能逃脱粮食涨价的危害,因为总体上看,农民购买的食物多于他出售的粮食,其售粮收入的增长无法弥补食品支出的上涨,从涨价中受益的农民寥寥无几。

作为提供紧急食品援助的主要机构,世界粮食计画署过去五年中的运营费用增长了一半以上。目前全球食品援助量已降至一九七三年以来的最低点,去年该组织援助人口数量比二零零六年减少了1,500万。

粮价上涨受益的是富国的大农场主。二零零零年以来,美国玉米农场主的玉米售价上涨了50%。澳洲和南非等其他粮食净出口国也因价格上涨而受益。新西兰(纽西兰)等主要乳制品生产国也随着亚洲的牛奶、乳酪价格的上涨增加了收入。


越来越多的汽车给地球带来很多麻烦。汽油价格的高涨已累及粮食价格。图为二零零七年九月十日的开罗。

中国粮食、食品现状

在人们心目中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但实际上中国早已是粮食净进口国。尽管自二零零四年以来中国粮食产量连续四年增加,但依然无法满足国内的需求。官方披露中国从四年前大量从国际市场购买粮食来补缺国内产需缺口,其中二零零四年进口497亿斤、零五年进口445亿斤,零六年达到508亿斤,三年累计净进口1,450亿斤。从品种看,进口粮食以大豆和小麦为主,其中大豆每年在400亿斤以上;小麦进口主要用于品种调剂;玉米净出口较多,近两年分别为173亿斤和62亿斤。

由于呈净进口格局,世界粮食价格上涨通过贸易管道也拉升了国内粮食价格,进而推动食品价格走高。二零零七年一至五月,中国粮食价格同比上涨6.4%,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17.8%,鲜蛋价格上涨26.5%,整个食品价格同比上涨6.8%。据国家统计局城市司对北京、武汉和成都三个城市的一项调查显示,去年一季度北京20%的低收入户平均每户比去年同期多支出73元,武汉则多支出84元,成都68元。

二零零六年底,中国粮食库存保持在4,000亿斤以上,占全国消费量的40%,远高于联合国设定的粮食安全库存17-18%的标准。然而去年由于国际粮价上涨,中国大举出口粮食。海关统计显示,零七年前十一个月里,中国小麦、玉米和大豆的出口量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06.5%、85.3%和24%。为了平息国内粮价的上涨,当局还动用了大量库存,至于目前中国粮食存储量如何,还没查到相关数据。

但从北京当局最近连续出台三大调控政策也可看出国内粮食状况的紧急。当局文件指出,为了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二零零八年粮食供求和价格走势成为政府调控的关键。

中国政府宣布,从二零零八年一月一日起,对小麦、玉米、稻谷、大米、大豆等57类原粮及其制粉产品征收为期一年5-25%不等的出口暂定关税,同时对小麦粉、玉米粉、大米粉三种商品实行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这是继去年底取消小麦、稻谷等84类原粮及制粉产品的出口退税后,中国政府再次出手稳定国内粮价。

展望未来 危机潜在

为了抑制粮价的上涨,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者欧盟已中止了土地“休耕”计画,去年美国玉米播种面积也增加了9%,巴西等土地大国也大规模增加了玉米种植量,然而玉米价格依然上涨了50%。

根据以往经验,谷物价格更缺乏弹性,10%的涨价幅度往往只会促使供给增加1-2%,特别是全球耕地面积日益紧张的今天,很难有空间扩大种植面积。与此同时,由于粮食市场与燃料市场的重叠,农民还可把他们的玉米、棕榈果等卖给生物柴油提炼厂,因此棕榈油的价格不再只是由食用油市场决定,而是由燃料市场决定。

上述诸多因素的互相影响,使未来粮价的变化很难预测。中国专家出于稳定人心的政治考量,解释说:目前的高粮价是暂时的、波动起伏的,不会导致全球通货膨胀的发生。西方专家则认为,世界粮食体系已陷入十五年来情况最为严重的困境,必须采取措施阻止事态的恶化。

民以食为天。当石油价格超过每桶一百美元时,人们可选择不开汽车,假如粮食价格也高涨起来,人们不可能不吃饭。当越来越多的飓风、干旱、水灾抢走我们的粮食,当越来越多的汽车和肉食动物和我们争夺粮食,我们拿什么来喂养我们的孩子?这绝不是杞人忧天。一旦全球性灾难降临,没有居安思危的人哭都来不及了。◇

 




欲观看最新两期全文,请登记成为《新纪元周刊》订户;
如阁下为本刊订户,请登入系统。
最新两期前的不用登录, 请点选 前期杂志

帐号:
密码:

本文网址:http://mag.epochtimes.com/056/4244g.htm(新纪元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