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七年广州救捞局联合英国海洋勘探公司,在广东阳江海域寻找一艘东印度公司沉船时,在距离水面二十多米的淤泥中意外地发现了一艘中国古代大木船。整个船身被至少两米厚的淤泥淹埋着。当时英国人把一吨多重的抓手放到海里去抓,一爪子抓上来百余件精品文物,里面有瓷器、铜器、锡器、镀金器、铁器等。

初步勘测发现这是艘宋代尖头船,长三十点四米,宽九点八米,船身(不算桅杆)高八米,排水量估计六百吨,载重可能近八百吨。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俞伟超把这艘大船命名为“南海I号”。

古船保存完好,即没有遇风浪后常见的翻船现象,也没有触礁后发生的船身断裂,而是完整地平行沉入海底,里面物件由于淤泥的隔绝空气保护,加上松木结构,古船至今保存完好。


欲观看最新两期全文,请登记成为《新纪元周刊》订户;
如阁下为本刊订户,请登入系统。
最新两期前的不用登录, 请点选 前期杂志

帐号:
密码:

焦点新闻 正体版       列印机版

“南海 Ⅰ 号”探秘

二零零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上午十一点三十分左右,随着“南海I号”沉箱底梁露出水面,在水中沉睡八百多年的古沉船成功出水。(新纪元资料室)

文 ◎ 齐先予

一九八七年广州救捞局联合英国海洋勘探公司,在广东阳江海域寻找一艘东印度公司沉船时,在距离水面二十多米的淤泥中意外地发现了一艘中国古代大木船。整个船身被至少两米厚的淤泥淹埋着。当时英国人把一吨多重的抓手放到海里去抓,一爪子抓上来百余件精品文物,里面有瓷器、铜器、锡器、镀金器、铁器等。

初步勘测发现这是艘宋代尖头船,长三十点四米,宽九点八米,船身(不算桅杆)高八米,排水量估计六百吨,载重可能近八百吨。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俞伟超把这艘大船命名为“南海I号”。

古船保存完好,即没有遇风浪后常见的翻船现象,也没有触礁后发生的船身断裂,而是完整地平行沉入海底,里面物件由于淤泥的隔绝空气保护,加上松木结构,古船至今保存完好。人们不禁好奇,到底什么导致了沉船呢?

南宋末代皇帝出逃之船?

发现古船的消息传开后,家住浙江宁波的七十五岁老人陈维屏根据自己家族族谱的记载,推测这很可能是宋代皇家官船,“船上的乘客就是南宋的末代皇帝赵昺(音丙)。崖山海战失败后,宋昺帝一行乘坐‘南海I号’逃往越南,途中被元兵追杀,宰相陆秀夫见无法突围,背着皇帝赵昺跳海自杀,巨浪打来,船也沉了……”

为了证实自己的说法,老人列举证据说:“南海I号”出水过鎏金龙纹手镯,只有皇室才有资格在饰物上雕刻龙纹啊!还有铜镜。古人比较迷信,觉得女人出海会带来晦气,一般女人是绝对不能出海的。很可能这是丞相夫人的铜镜。船上发现的朱砂可能是玉玺的印泥,众多瓷器则是给越南的礼品……

史书记载,一二七六年蒙古元军攻占宋都临安(今浙江杭州),俘获五岁的宋恭帝。随后在南宋三杰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的辅佐下,又立九岁的赵昰(音是)为宋端宗,两年后端宗因落水染疾而亡,六岁的赵昺登基做了皇帝。

然而元军统帅一心想把南宋皇室斩草除根,可叹南宋末年除了一批忠心的文臣外,没有一个像样的武将。一二七九年,两万元军与十万南宋官民在广东新会崖门海域展开大海战,宋军因军事失误全军覆灭。为免皇帝受辱,陆秀夫背着赵昺在崖门奇石上投海而亡。当时沉船千艘,浮尸十万,正好应了《推背图》第二十四象中预言的南宋灭亡惨景。

海底敦煌 如兵马俑般珍贵

然而考古学家发现,‘南海I号’目前出水的铜钱最晚年份是宋高宗时期,因此它与南宋灭亡无关,很可能是距今八百年前的宋高宗年间沉没的商船。说它是商船,一是因为打开的一个船舱里所载瓷器是成摞成摞摆放,而且后来发现船舱里约有六万至八万件物品,包括大量瓷器、金器,还有铁钉、铁锅等。这非常像宋代的远洋商船。据史料记载,宋代官船一般在三十丈开外,‘南海I号’只有十丈开外,因此是官船的可能性很小。从发现时古船船头方向推测,它很可能是从福建开往西亚或中东地区的商船。

有专家把“南海I号”中价值数千亿美元的稀世文物喻为“海上敦煌”,确信它的打捞将再现八百年前中华文明在唐宋鼎盛时期的灿烂文化,为“海上丝绸之路”提供最可信、最典型的标本。南宋的中国就好比近代的荷兰,凭藉强大的海上贸易而成为中国最富有的朝代之一。古船生活舱浓缩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包含的历史资讯可能超乎人们的想像。

也有专家估计,“南海I号”的价值将不亚于发现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因为这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沉船中年代最古老、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船。人们相信古船的打捞将会揭开许多疑团,比如:“南海I号”到底跟南宋灭亡有无关系?它是因为超载导致的沉没吗?其始发港是福建泉州及其以北港口吗?船主是谁?船上人员是否逃生?木质船为何长年不腐?船上的人过着怎样的生活?

整体打捞原是“备选方案”

据专家介绍,最初有三个打捞方案:一是常规考古法,如北欧沉船考古那样,先把古船的货物全部运走,然后对船体进行切割,将切割之后的小块船体打捞上来进行复原拼装。“这种方法打捞容易,但丢失了很多考古资讯”,加上阳江水下能见度差,考古人员可能会对文物造成“无意”破坏,此案被否决了。
第二套方案是设计一个专门的抓斗,直接把“南海I号”打捞上来,但中国没有这样的技术。由于数百年的海水浸泡,打捞上来的瓷器、皮毛都必须经过一系列脱盐脱氧处理,否则会出现龟裂、氧化现象。以前打捞上来的瓷器在博物馆里都变得伤痕累累了。如何保护好这数万件珍贵文物呢?

于是专家们聚焦到备用方案:整体打捞,这在世界考古界还是首创。即把古船连同海水和海底淤泥一起打捞进一个密封的箱内,转移到一个特别的透明博物馆里,等五至十年后科技发展找到更好的处理办法后,再把古船从岸上的海水环境中取出。

二零零七年四月七日,“南海I号”整体打捞工程正式启动。打捞队为“南海I号”量身订做了一个比篮球场还大的集装箱似的超大沉井,长三十六米,宽十五米,高十二米,重三百五十吨。五月十七日沉井下水。七十多天后,沉井下压到位,完全罩住古船和其周围的淤泥。八月二十八日,沉井开始在古船下方横穿第一根底梁,这“海底穿针”是决定打捞成败的关键一环。十一月十三日,三十六根底梁从底部把古船托了起来。十二月二十二日,南海I号被打捞出水。

专家介绍,打捞“南海I号”用了四大绝招:一是超大沉箱技术;二是“亚洲第一吊”的华天龙全回转起重船,把装有古船、淤泥和海水、重达三千五百多吨的沉井吊出水面;三是类似席梦思气囊垫的使用,一来增加浮力,二来充当缓冲软垫,保证运送过程中不损坏古船里的文物。四是俗称水晶宫的“广东丝绸之路博物馆”建立。该馆在两年前开工,可抵御当地可能的强台风和海啸,为古船安置了一个新家。

然而,人们想看到古船的真容,还得等五至十年,只不过随着水晶宫里考古工作的进行,人们能不断听到来自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故事了。◇

所在期数封面故事
  • 神韵世界巡演预计覆盖65万观众 (第52期) ---2008/01/03刊
  • 神韵纽约崛起 百老汇连演十场(第52期) ---2008/01/03刊
  • 世界顶级音乐大师盛赞神韵(第52期) ---2008/01/03刊
  • 世界顶级大提琴家瓦列芙斯卡:顶级、一流、百看不厌(第52期) ---2008/01/03刊
  • 世界顶级小提琴家:非常纯净优美 独一无二(第52期) ---2008/01/03刊
  • 全球室内乐泰斗Charles Wadsworth:“太棒了!太棒了!太棒了!” (第52期) ---2008/01/03刊
  • 世界顶级铜管五重奏:和神韵艺术家同台深感荣幸(第52期) ---2008/01/03刊
  • 国际著名舞蹈家:神韵必成百老汇常青树(第52期) ---2008/01/03刊
  • 纽约芭蕾舞团首席演员:天幕殊 中国舞妙(第52期) ---2008/01/03刊
  • CNN创办人之一:第一流品质的演出棒极了!(第52期) ---2008/01/03刊
  • 汇丰银行副总裁Elaine Rachlin:动态天幕从未见过 令我惊叹(第52期) ---2008/01/03刊
  • 《大唐鼓吏》击出了中国人的骨气(第52期) ---2008/01/03刊
  • 节目精彩纷呈 观众各有最爱(第52期) ---2008/01/03刊
  • 纽约州议员 公开中领馆胁迫信(第52期) ---2008/01/03刊
  • 美加政要褒奖 祝贺神韵巡演(第52期) ---2008/01/03刊
  • 相关文章
  • 八次搬迁的故事(第51期) ---2007/12/27刊
  • 中国人和美国人的末日情怀(下)(第51期) ---2007/12/27刊
  • 武警高官自杀潜藏的内幕(第50期) ---2007/12/20刊
  • 浅析中国古代科学(下)(第45期) ---2007/11/15刊
  • 鸭禽流感广东大爆发(第38期) ---2007/09/27刊
  • 历史奇石异象的故事(第15期) ---2007/04/19刊
  • 【艺文鉴评】清雍正粉彩瓷器评鉴(第-2期) ---2006/12/14刊
  • 新一期受欢迎文章
    推荐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