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季達
if (trim(substr("00".$vLocalIssue,-3))<=substr("00".(intval($vNewsIssue)),-3) || isset($_SESSION['UserName'])){
?>
中石油公司十一月初上市,股價超越發行價格的兩倍多,以致中石油的股市市值超過了一萬億美元,一舉成為「世界第一」,並引起了中國大陸的一片尖叫聲。
不過,中石油這種炒作式的高價相當脆弱,而中國開放石油化工市場,將攤薄該公司在中國大陸的市場占有率,中國石油的黃金時代很可能已經過去。而這種以壟斷為最大特徵的官營企業,它的巨大盈利在很大程度上損害了中國的經濟健康。
二零零七年十一月五日,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石油)的股票正式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簡稱上交所)掛牌上市。當天,這個自從股票發行以來就一直頗受矚目的企業成了世界的焦點之一。北京時間下午三點半,當上交所收市鐘聲響起的時候,發出的不是普通的聲音,而是中國大陸全社會的一片尖叫。
中國企業終於世界第一了!
中石油A股當天以四十三點九六元人民幣收市,使得該公司以市價總值一萬零三十五億美元的規模,一舉超越排名第二位美國埃克森美孚石油(Exxon
Mobil)的四千八百七十六點八二億美元,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的企業。
唯一遺憾的是,在一片興奮尖叫聲中,聽到眾多的嘆息聲,因為中石油上市所導致的資金排擠,當天中國股票市場大幅下跌了5%,大量投資者損失慘重。
市值等於俄羅斯GDP
中石油總共發行了四十億A股,發行價為十六點七元人民幣,發行凍結資金超過了三萬億人民幣,占中國銀行儲蓄的20%左右。發行A股後,中石油A股總股本一千六百一十九億,按照上市首日的收市價格,其A股總值達到了七萬一千一百八十一億人民幣,再加上在香港股市發行的H股約三千七百九十八億港元,總市值超過了一萬億美元。
一萬億美元,如果當成一個國家的話,在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排名上可列在第十到第十一名,相當於美國的10%,日本的20%,占中國GDP的三分之一,與俄羅斯二零零六年的GDP相當。同時,中石油上市之後,僅僅該公司一個公司的市值,便超越深圳股市的總市值,占中國A股市場總市值的五分之一。受此影響,中國股票市場的市值和GDP之比,上升到一點六比一,成為全球最高。
當天,上海和深圳股票市場受到中石油上市的影響全面大幅下跌,中石油的姊妹公司中石化下跌慘重,大量普通股民慘遭重創。
一九六四年,中國在黑龍江發現大慶油田,因此擺脫了被國際社會禁運而面臨的能源短缺困境,興奮異常的毛澤東因此在北京提出了「工業學大慶」的口號。大慶油田現在正是中石油的主要大資產之一。這個出過中國工人模範人物王鐵人、曾經提出「生產第一,生活第二」口號、標榜「艱苦樸素創業」的企業,一直以來都是中國最大的企業,也是中國盈利最多的企業。
截至二零零七年六月三十日,中石油股份公司資產總計為八千七百九十四點七億元,資產負債率為28.6%。二零零七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三千九百二十七億元,營業利潤約一千零五十九億元,基本每股收益零點四二元,全面攤薄淨資產收益率為13%。
上市前夕,中石油在香港公布二零零六年全年盈利一千四百二十二億人民幣,成為「亞洲最賺錢企業」。
然而,中國企業聯合會二零零七年九月對外發布的《中國企業發展報告(二零零六)》中,二零零六年中國五百強企業總盈利六千四百二十八億人民幣,排名第一的卻是中石化,全年盈利只有兩百一十八億人民幣。而引起中國社會尖叫的中石油排名第三。這個矛盾的數據一直沒有看到企業聯合會和企業的解釋,因此被市場投資機構理解為中石油的一種公關操作,把盈利挪到上市之前的時期,以引起市場關注。
虛弱的中石油股價
股票價格和其他商品價格的形成機制是相同的,都受供求平衡的驅使。因此,用四十億可以流通的A股來衡量一千六百億不能流通的股份,中間便有了很大的可疑。這一千六百億由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持有,在招股書中,這間中石油的母公司保證,在三年之內不會收購中石油目前流通的股份,也不會出售或委託其他機構管理本身持有的巨額股份。
中國股市中,許多大型國有企業母公司持有的股份是不能輕易上市交易的,這些被稱為國有股的股份,形成了股票這個資產市場中一個不能流通流動的部分。正因為如此,用中國股票價格來衡量「總市值」是一個虛假的概念。
另一方面,今年以來中國的高通脹,已經帶動了中國社會的資金走向。八十年代末中國的高通脹,刺激中國居民大量搶購商品,包括電視機等日用品被爭搶一空。去年以來的通脹趨勢,刺激的是一種「投資恐慌」。中石油價格正是在這樣的前提下形成的。
事實上,中石油目前的股價,不但超越國際股市上類似石油企業的十二至十五倍市盈率標準,甚至比中石化也高出一大截。對於一般的中國投資者來說,買入中石油是預期短期內該股票還會被繼續炒作,一但短期熱度下降,中石油股價應該會向中石化靠近,世界第一的總市值也必然「水落船低」。
由石油部轉制而來
中石油公司是中國石油部轉制的產物。一九八八年九月十七日,中國國務院機構推出改革方案,撤銷了中國石油工業部,成立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
一九九八年三月,中國的第九屆人大批准《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對中國的石油石化工業進行改組,分別組建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兩個特大型企業集團公司。一九九八年五月二十六日,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在北京舉行劃轉企業交接儀式。同年七月二十七日,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和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正式宣告成立。
另外,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還成立了中海油公司,形成了中國石油化工行業的三足鼎立格局。
按照中國有關部門的設計,中石油公司擁有中國的大部分油田、天然氣田和運輸管道,而中石化則擁有煉化廠和下游分銷系統。不過,在九十年代後期,為了形成競爭,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再次劃分勢力範圍,把北方十多個省市的石油煉化廠交由中石油,而南方油田交給中石化,包括加油站等下游分銷系統則兩家企業都可以全國競爭。
因此,中石油和中石化兩家企業,本質上不僅僅是石油企業,也同時是中國石化領域行政性質的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的商業化企業。
「股神」出售中石油股份
值得留意的是,有「股神」之稱的美國投資專家巴菲特(Warren Edward Buffett),在中石油A股正式上市並引起全球關注之前,提前拋售了手中所持有的所有中石油H股在美國的預託證券。巴菲特二零零四年以大約三十八億港元的價格買入二十三點三九億H股(兩千三百三十九千萬預託證券),出售獲得三百一十五億港元,賺了大約兩百七十七億港元(約三十五億美元)。
巴菲特出售中石油之後,該股股價繼續上升。據中國媒體的報導指出,巴菲特如果選擇在中石油A股上市之後才出售持有的中石油,可以多賺一百億港元,因此巴菲特表示出售時機「有些過早」。
巴菲特被全球股市投資者視為神人,據說是因為他投資決定非常準確。這位從七十年代開始嶄露頭角的投資界大亨,堅持以「價值」來衡量所投資的股票。上世紀九十年代全球瘋狂投資新科技股的時候,他固執地認為這種炒作違反了他的「價值」策略,因此從不參與。
投資股票,本質上是投資企業的一份資產。因此巴氏的投資策略說起來十分簡單,即選擇資產有「價值」而又有增長前景的企業,並且進行長線投資。據說他投資的股票通常持有十年左右。
巴菲特否認他沽售中石油是因為政治的原因,因此投資專家分析說,巴菲特應該是認為相對於資產和增長前景來說,中石油的股價已經過高,因此才有出售的行動。中石油每股淨資產不到四港元,巴菲特顯然認為,以十三元左右的價格出售十分划算,所以在持有了三年之後便選擇套現。
被稱為股神的巴菲特,在中石油A股上市前全數套現所持有的中石油預托證券,獲利近十倍。以長線投資著名的巴菲特此舉,引起了市場分析人士的關注。 (Getty
Images)
中國的石油公司還有潛力嗎?
考驗投資者的另外一個問題,是估測一個企業的發展前景。因此,中國的石油企業是否仍有前景?也可能是巴菲特做出的決定的原因。中石油公司的主要資產是油田,因此國際油價對這個公司的盈利占有絕對重要的因素。今年國際油價飆上接近一百美元的高位,因此有人估計,巴菲特沽售中石油,應該也是對國際石油價格前景的一種估量。
據一位中國經濟專家表示,中石油的盈利接近90%來源於石油漲價。一九九八年,中石油公司盈利約為六百多億人民幣,當年油價約為每桶不到二十美元,去年國際油價五十多美元,中石油盈利也正好超過十年前一倍多,這個幅度和石油漲價幅度相當。
但問題還不在於此。
中石油的職工人數約為一百萬,超過美國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僱員人數十二倍多,但盈利卻只有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的一半不到。
在油氣儲量上,中石油二零零六年儲量達到了兩百零五億桶,僅次於埃克森美孚的兩百二十一億桶,排名全球上市公司第二。而在油氣產量上,中石油則排在埃克森美孚、殼牌(Shell)、英國石油公司(British
Petroleum, BP)之後,名列第四。
主營業務收入和淨利潤這兩項重要的指標上,中石油和埃克森美孚的差距也很大。埃克森美孚去年的主營業務收入為三千三百五十億美元,在全球五百強中排名第二;而中國石油僅為八百六十四億美元,名列第二十四位。在淨利潤方面,去年埃克森美孚的淨利潤為三百九十五億美元,而中石油僅為一百七十八點三九億美元。
從市盈率的角度分析,十一月初埃克森美孚的市盈率為十二點八六倍;而中石油招股價的市盈率達到了二二點四四倍,上市首日市盈率更是達到了六十倍。
另外,中國加入世貿承諾二零零六年底全面開放中國石油化工市場。全球各大石油公司今年開始將陸續進入中國市場。雖然聯合國能源機構估計中國的能源需求未來十五年將大幅增加,約占全球新增需求的30%,但如果考慮到外國大石油企業進入中國攤薄中石油市場占有率的因素,中石油、中石化等企業未來十年的增長恐怕不可避免將大打折扣。如果以為中石油將繼續過去十年一樣的高增長,那肯定會大為失望。
壟斷行業黃金十年將逝
事實上,過去的十年,可以被看成是中國巨型國有企業的黃金十年。一九九七年,鑒於中國國有企業的普遍問題,朱鎔基提出三年改革國有企業的整體方案,這個方案就是著名的「抓大放小」,出售和放棄中小企業,而只抓好關係國計民生的大企業。
簡單來說,這些大企業就是壟斷企業。包括能源、通訊、金融等壟斷行業的大企業,由原先的行政部門改組為「公司」。這十多家壟斷行業國有企業的盈利,占據了中國中央級五百家國有企業的80%左右,其中中石油是最重要的一個。因此,一旦壟斷地位喪失,這些習慣壟斷性經營的企業,很難適應新的市場環境。
中國的石油企業,正是面對這一問題的第一批企業。事實上,這也是中石油需要趕在二零零七年之內必須上市的原因之一。
鑒於中國市場巨大和增長的潛力,幾乎所有的國際大型石油巨頭都在準備進入中國。美國媒體報導,一些企業準備以百億美元的資金量進攻中國的市場。從二零零七年開始的未來五年,外國石油公司將陸續完成他們在中國的部署。
中國的辦法是價格控制。目前,中國的成品油價格仍然由代替計畫委員會的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簡稱發改委)制訂和公布,石油公司可以在公布價格的上下8%範圍內「自由浮動」。中國發改委的石油定價部門官員,大多來自當年的石油部,和中國石油企業關係密切。因此這種定價權便成了中國石油企業的殺手武器。
壟斷企業對經濟的危害
一百年之前,在一九一一年五月分的一個下午,美國最高法院宣布了一項決定,判決裁決美國政府在與標準石油公司(Standard
Oil)的訴訟中勝訴,標準石油公司必須被解散。標準石油公司的創始人洛克菲勒(John Davison Rockefeller,
Sr.),是美國乃至全球最富有的人之一,他的標準石油公司不但控制油田和煉油廠以及加油站,甚至壟斷了大部分的石油運輸產業。
美國富豪、標準石油公司老闆洛克菲勒。他控制的石油資產一度占全球70%。美國法院於一九一一年下令分解標準石油公司,以阻止石油壟斷寡頭對經濟的控制,隨後美國汽車時代正式展開。(Getty
Images)
上世紀初,中東石油還未被發現,世界剛剛進入石油世紀。美國石油產量是全世界的85%,而其中的90%,由洛克菲勒的標準石油公司掌握。這是一個巨大無比的企業。
根據美國法律的規定,對企業的制裁,必須是在被認定「不合理及危害公眾」的前提下才能做出。美國政府為了防止標準石油的壟斷,多次根據反托拉斯法提起訴訟,而官司綿延了好多年,在聯邦法院判決之後,在最高法院又進行了三次轟動的聽審,其間兩位最高法院的法官去世,最後終於做出維持聯邦法院判決的裁決。
標準石油公司被強迫分拆為七家企業,現在世界的埃克森美孚、英國石油等石油企業,都是被分解的七家公司轉變而來的。
美國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僱員數量只有中石油的8%,盈利則超過中石油一倍多。(Getty Images)
丹尼爾-尤金(Daniel Yergin)在他的《石油世紀》(The
Price)一書中寫道:標準石油公司解散之後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就是科技方面擺脫了百老匯二十六號(標準石油公司總部所在地)的鉗制,煉油技術迅速突破,支持了美國剛剛起步的汽車工業渡過難關,而且保持了美國石油業乃至新工業的優勢。
美國崇尚自由資本主義精神,認為維持技術進步和中小企業發展的生機,是經濟得以健康成長和社會獲得持續改進的重要因素。在反托拉斯法中,這一精神獲得了徹底的貫徹。美國並不為本國企業成為世界第一而雀躍。
而中國的情況似乎正好相反,中國政府極力幫助效率低下的國有企業,甚至維持它們的壟斷地位,即使是扼殺了中小企業的生機也在所不惜。為了國有企業能夠擠進世界五百強,中國政府把國內金融資產的85%投入只佔國民經濟產出不到一半的國有企業中,其中大部分投入壟斷性企業。有趣的是,而中國維持壟斷企業地位的原因,和美國拆散壟斷企業的原因正好相同。唯一不同的是,中國政府認為自己天然就代表了「公眾」。
油價上漲,公交車價格和計程車價格並沒有什麼提高,汽車製造業是國家寄予希望的產業,但消費環境不良,加上油價上漲,更是雪上加霜。老百姓近兩年的工資並沒有顯著增長,翻倍上漲的油價讓大家很難受。
壟斷企業綁架了中國經濟
今年十月,中國從南到北多個省份的多個大城市出現了油荒,數以千計的加油站高懸「無油牌」,大部分地區無法找到低標號汽油和普通柴油,一些地區的經濟大為混亂。中國民眾不滿情緒再次指向了中石油和中石化兩家壟斷企業,認為這兩家公司為了向中國政府部門施加壓力,故意「製造」了缺油的局面,逼迫發改委上調價格。
十一月一日,中國發改委宣布成品油漲價,九十三號汽油每公升四點三人民幣。中國石油企業的管理人員表示,這個價格仍然偏低,因為美國的價格大約在五點五人民幣左右。
一九九九年,當時中國國務院總理朱鎔基提出了一個稅改革方案。這個方案計畫把目前按車收費的養路費,改為按汽油使用量收費的汽油稅。這個方案的好處,是用車多的人多交稅,用車少的人少交稅。因為在養路費的機制上,只要擁有車輛,不論使用多少都交納同樣的稅費。
這個方案在歐洲國家普遍實行,並且被認為更為合理。因為不但落實了富者多繳的原則,也更加限制了能源的浪費,促進節約。
不過這個方案後來終於胎死腹中,反對者就是石油公司。中國中央政府不能通過這樣的稅改方案也有利益上的考量。因為養路費由地方政府徵收,如果改成汽油稅,必然也要和地方政府共用。而目前中國對石油公司徵收「暴利稅」,僅中石油去年就上繳兩百三十億人民幣的暴利稅,這些收入當然歸入中央政府。
一位中國大陸專家指出,二零零三年國內石油公司通過漲價得到了三百多億元的利潤,由此匡算出的社會代價是兩千一百億元。圖為二零零三年中國成品油漲價後,加油站正在更換新價。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大陸經濟學者表示,「僅二零零三年國內石油公司通過漲價得到了三百多億元的利潤,而由此匡算出的社會代價是兩千一百億元。」他認為,破除壟斷頑症,使一些壟斷企業的利潤「回歸自然」,既可保證公平市場競爭秩序的客觀需要,也是惠及廣大人民群眾的好事善事。
今年十一月一日,中國再次調升汽油價格,中國市場上出售的成品油價格已經和美國相當。
(Getty Images)
一位網友在詳細分析了中國石油企業的情況後總結說:「上游壟斷掠奪下游競爭性行業,扭曲經濟結構肆無忌憚的漲價,使中國經濟和宏觀調控的複雜局面加劇。成品油漲價是因為壟斷,但下游產業卻是競爭性行業,不能漲價。比如公交和計程車,關係群眾生活,其價格調整要經過嚴格審批,油價從兩元漲到四元多,公交價格和計程車價格並沒有什麼提高,汽車製造業是國家寄希望的產業,但消費環境不良,加上油價上漲,更是雪上加霜。老百姓近兩年的工資並沒有顯著增長,翻倍上漲的油價讓大家很難受。可見,這是赤裸裸的掠奪,扭曲中國經濟結構,增加了所謂的膨脹壓力。儘管,中石油的滾滾暴利,讓國家,同時也讓某些不可明說的利益群體歡欣鼓舞,但是,這種危害中國經濟的掠奪經濟思路,將貽害中國經濟的健康發展。」
現代經濟基建在大量使用能源的基礎上,石油因此被稱為工業的血液。石油公司的高度壟斷聚斂社會財富,其實就是對下游產業的剝奪,更進一步地說,這種壟斷本質上就是綁架了整個國民經濟。當一些中國人發出中國石油尖叫的時候,不應該忘記,這是由所有中國人的肩膀扛起來的一個脆弱的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