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在取得中國統治權後的三十年內,一直維持著社會主義的政治型態,經濟落後而且與世界隔離;其後的三十年,偏向發展經濟。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的政治未來是否會出現巨大的改變。

有關中國未來的政治局勢發展,漢米敦學院(Hamilton College)政治學教授兼布魯金斯學會中國中心(China Center of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資深研究員李政(Cheng Li)先生認為有三種可能,在其〈二零二零年的中國:三類政治發展局勢〉(China in the Year 2020:Three Political Scenarios)論文中指出,在二零二零年之前,中國的政治局勢發展可能有三種情境,即:中國民主的誕生、延續不斷的動亂局勢、頑固的獨裁主義。


欲觀看最新兩期全文,請登記成為《新紀元週刊》訂戶;
如閣下為本刊訂戶,請登入系統。
最新兩期前的不用登錄, 請點選 前期雜誌

帳號:
密碼:

西方看中國 簡體版       列印機版

二零二零年的中國

都市中產階級的生活型態,如汽車數量急劇增加所帶來的空氣污染問題及石油短缺問題,將使中國的環境更為惡化。圖為二零零七年七月四日,北京建國門大街的交通情況。(法新社)

編譯 ◎ 吳達

中共在取得中國統治權後的三十年內,一直維持著社會主義的政治型態,經濟落後而且與世界隔離;其後的三十年,偏向發展經濟。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的政治未來是否會出現巨大的改變。

有關中國未來的政治局勢發展,漢米敦學院(Hamilton College)政治學教授兼布魯金斯學會中國中心(China Center of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資深研究員李政(Cheng Li)先生認為有三種可能,在其〈二零二零年的中國:三類政治發展局勢〉(China in the Year 2020:Three Political Scenarios)論文中指出,在二零二零年之前,中國的政治局勢發展可能有三種情境,即:中國民主的誕生、延續不斷的動亂局勢、頑固的獨裁主義。

第一個情境:中國民主的誕生

構成民主的精華是制約與平衡、政治選舉、法治、立憲政體、媒體獨立以及公民自由等。在未來的十餘年,有二項因素會影響中國民主的誕生,即中國的社會經濟動力與政治動力。

一是社會動力:包括都市化、中產階級及信息改革。二零二零年之前,中國社會都市化的速度會增加到百分之六十,約有三至四億的人口會從鄉村移居到大城市,促成中產階級的大量增加。根據麥肯錫諮詢公司 (McKinsey & Co.)的估計,到了二零二五年,中國的中產階級將約達五億二千萬人。

技術的革新也正在改變中國社會,信息與學說透過網際網絡,在中國的大眾間快速傳遞。例如,中國人擁有手機的比例,從一九九一年到二零零七年,已增加了三成五;網際網絡的用戶數量,在二零零六年已逼近美國,達一億二千三百萬用戶,預計到了二零二零年,中國持有手機的數量將達十億人,超過美、歐、日等三國。科技的進步將擴大手機傳輸的信息類別,任何政府都無法控制,即使目前中共投入相當資源在監控數位內容的傳輸,但中國人民仍然可以自中國或西方媒體獲得信息。

此外,國外媒體以及各類團體,如維權律師等非政府組織的數量也將有增無減,很有可能將中國社會帶入文化及政治更多元化的社會。

二是政治動力。近代的中共領導階層有著不同的價值判斷及政治偏好,以致不再出現類似毛澤東或鄧小平的強人統治,而是被一黨二派(one party, two factions)局勢所取代。例如現任主席胡錦濤及總理溫家寶所組成的,以及江澤民與曾慶紅所主導的二大派系。現在的中共出現「黨內民主」的新名詞,即是用以形容目前二大派系彼此制約與平衡的現象。

這樣的政治機制不會一成不變,派系政治將更明顯。以這個趨勢發展下去,未來的十五年不難勾勒出,中共有可能因黨內二派而終至分裂,這個過程可能是和平的,到了二零二零年,黨內民主就順理成章的轉為憲政民主。

第二個情境:延續不斷的動亂局勢

要將擁有最多人口的共產國家轉型成為民主國家,並不容易,最大的考慮在於轉型過程的痛苦與暴動,有可能使中國陷入綿延不斷的動亂局勢。

這個考慮主要是導因於中共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人口眾多所造成的經濟分配不均問題。此外,猖獗的官員腐敗、鄉村物價持續高漲的不滿情緒、環境劣化、健康風險、缺乏健全的社會安全福利網,以及層出不窮的工安問題等,已危及中共政權的地位。

中國都市內大量的移居人口,都市貧窮及失業人口的增加,預計到二零二零年將達九億五千五百萬人,較一九九五年增加一億二千萬人。但居住在中國的全球約百分之二十的人口,卻僅擁有全球百分之七的可耕面積、百分之七的潔淨水、百分之三的森林、百分之二的石油以及百分之一的天然氣。未來數年內,中國受到全球天然資源短缺的影響極大,根據中共的官方統計數字,到了二零二零年,中國所擁有的四十五類主要的礦藏資源,只有六類可充份供應中國的內需。


中國都市內大量的移居人口,造成都市貧窮及失業人口的增加。圖為二零零七年七月廿一日,以撿垃圾為生的外地人在武漢一個垃圾場撿垃圾。(法新社)

此外,都市中產階級的生活型態將使中國的環境更為惡化,例如汽車數量急劇增加所帶來的空氣污染問題及石油短缺問題。全中國有三億人得不到潔淨的飲用水、四億人忍受空氣污染之害、三分之一的土地被酸雨侵蝕。據環境專家的估計,到了二零二零年或二零二五年,中共每年必須面對安置二千萬到三千萬環境難民的問題。

中共目前的醫療及健保制度相當糟糕,過去十年所採用的健康新制完全失敗,目前約有百分之四十五的都市人口,以及百分之八十的鄉村人口沒有健保。此外,人口老化問題將更為突顯健保問題的嚴重性。

透過通訊技術的提升,中國人民可以接收到大量的民主觀點及民主價值的信息,但也可能收到煽動性及情緒化的信息與謠言。到了二零二零年的第五代或第六代中共領導人,不具備處理動亂的能力,最後,中央政府將失去對各省的統治權、中共不再有任何功能、軍隊分化、爆發內戰、流氓四竄、大量中國人移民到世界各國。

第三個情境:頑固的獨裁主義

為適應新的局勢,中共的獨裁主義會變花樣實施某些方面的改革,以延續中共體制,這就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教授黎安友(Andrew J. Nathan)所稱的「中共頑強的獨裁主義」(China’s resilient authoritarianism)。因此,到了二零二零年,中國也可能不會轉型為民主體制,也可能不會陷入大動亂,而中共繼續維持其獨裁統治。

作者最後在專文中表示,二零二零年的中國政治體制,取決於現行政治局勢的相互牽動、新崛起的參與者,以及人口問題。中國確實面臨許多嚴重且難以解決的問題,預期在未來的十年內,中共高階層將存在各類衝突及矛盾,而過去廿五年已獲致顯著經濟成長的中國人民,對開啟政治民主之門有很高的期待。◇
 

所在期數封面故事
  • 重識「中國聲樂」內涵(第43期) ---2007/11/01刊
  • 首屆全世界華人聲樂大賽得獎名單(第43期) ---2007/11/01刊
  • 聲樂大賽得獎者感言(第43期) ---2007/11/01刊
  • 詮釋鑑賞正統藝術的標準(第43期) ---2007/11/01刊
  • 古代的聲樂大師(第43期) ---2007/11/01刊
  • 勾勒聲樂藝術的文化脈絡(第43期) ---2007/11/01刊
  • 滬女受中共阻撓無法赴美 隔洋為大賽獻唱(第43期) ---2007/11/01刊
  • 相關文章
  • 胡盼兩岸和平 學者:取決中共內部民主化(第42期) ---2007/10/25刊
  • 古典音樂對健康 功效獨特(第37期) ---2007/09/20刊
  • 從飛行安全談科技與文化衝突(第36期) ---2007/09/13刊
  • 奧運五環之蝕── 評析二○○八北京奧運與中國人權狀態 (第35期) ---2007/09/06刊
  • 給痛苦一個流淌的出口(第32期) ---2007/08/16刊
  • 曾慶紅取消七一訪港 將香港捲入中共內鬥 (第27期) ---2007/07/12刊
  • 千年前中國人利用石油製墨(第14期) ---2007/04/12刊
  • 新一期受歡迎文章
    推薦給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