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綜合性英文媒體《Taiwan News》的員工們,今年七月收到社長翁嘉宏的一封電子郵件。他通知大家,今後盥洗室的衛生紙請自備。新進人員的名片第一次由公司提供,第二次之後要自己印。所有印刷品不管新、舊,都要交由助理重新估重量比價,各部門文具紙張也必需依規定預算運用。

這項「樽節費用」的公告,是他在電子郵件當中公布的三項新措施之一,理由是「當你無法幫公司賺一百元的時候,也應該幫公司節省十元」。


欲觀看最新兩期全文,請登記成為《新紀元週刊》訂戶;
如閣下為本刊訂戶,請登入系統。
最新兩期前的不用登錄, 請點選 前期雜誌

帳號:
密碼:

焦點新聞 簡體版       列印機版

台灣閱讀市場冷鋒不歇 媒體奮力轉型挽頹勢

台灣的媒體市場環境惡劣,體質不佳的媒體不支倒地,但也有媒體在市場的冷鋒中奮力突圍,尋求轉型發掘新藍海市場。(中央社)

文 ◎ 張一靜

台灣的綜合性英文媒體《Taiwan News》的員工們,今年七月收到社長翁嘉宏的一封電子郵件。他通知大家,今後盥洗室的衛生紙請自備。新進人員的名片第一次由公司提供,第二次之後要自己印。所有印刷品不管新、舊,都要交由助理重新估重量比價,各部門文具紙張也必需依規定預算運用。

這項「樽節費用」的公告,是他在電子郵件當中公布的三項新措施之一,理由是「當你無法幫公司賺一百元的時候,也應該幫公司節省十元」。其他兩項則為「遇缺不補」、「好自為之」。

翁嘉宏還在電子郵件中強調:「如果您一直認為《Taiwan News》給您太少,對不起您,而無法交心,我們也希望您及早離開,因為這樣,您或許可以找到對得起您的公司。」

這一封堪稱公司主管的「省錢招數」的電子郵件,讓《Taiwan News》的員工看傻了眼,在內部引發議論紛紛。

早在《Taiwan News》之前,《聯合報》、《中國時報》等台灣知名媒體,早已在網絡的崛起之下以及競爭激烈,生存空間大受壓縮。如今這股媒體市場冷風,就連在台灣的英文報紙也無法倖免,這說明了台灣的媒體環境真地越來越惡劣。

某一家雜誌社的社長,有一天對著公司內一九七十年代以後出生的年輕員工們問:「你們每天看報紙的請舉手?」結果現場竟然沒有一個人舉手。員工們回答,「幹嘛看報紙?我們直接在網絡上看電子報就好了呀!」這種情況,就是報紙遭受網絡媒體夾殺最典型的例證。

根據尼爾森(Nielsen)在二零零六年一項針對台灣的媒體接觸率調查,網絡在二零零一年的媒體接觸率還不到20%,但是到了二零零六年已持續成長達到39.1%。
 
相較網絡媒體的一枝獨秀,報紙卻一路萎縮。報紙的媒體接觸率在一九九一年大約有70%,但是受到網絡崛起的影響,到二零零六年一路下滑至45.8%。

除了受到網絡的夾殺之外,台灣媒體在過去幾年內,與立法院、政黨同列「台灣的亂源」,包括政治新聞口水化、報導題材羶色腥,也因此而流失不少讀者群。

據傳就連《聯合報》的徵才廣告,在104人力銀行等新興求職媒體崛起之後,廣告業務量從每年的新台幣十餘億元,陸續萎縮至近年的一千餘萬元。

大環境如此惡劣,《聯合報》、《中國時報》一方面緊縮新進人員的招考人數,一方面為資深員工辦理優退,甚至遇缺不補或傳出裁員的風聲。至於發行量占台灣前兩名的《蘋果日報》及《自由時報》也無法自外其中,開始精簡人事。

而近一年多來,已有中時報系的《中時晚報》、聯合報系的《民生報》、泛綠色彩的《台灣日報》等媒體不支倒地。

至於雜誌,受到的衝擊沒有報紙那麼劇烈,媒體接觸率則是從一九九一年的40%縮減至二零零六年的31.8%。

特別是財經雜誌還是很受到市場歡迎,原因在於台灣的股市、房市近年來好轉,以及通貨膨脹等因素,誘使讀者再度重視個人理財,更關鍵的因素還是因為雜誌相較於報紙,更具獨特的觀點及深入的分析,在專業上更勝一籌,更能獲得讀者信任。

儘管如此,已經有媒體開始進行大轉型,突破傳統的思維,開拓新的藍海市場,台灣知名的廣告專業雜誌《動腦》雜誌就是一例。該雜誌社的社長王彩雲,近期頻頻受邀在各大媒體演講,分享《動腦》雜誌轉型的過程。

首先在媒體定位與工作心態上,王彩雲把《動腦》雜誌從過去的「雜誌社」轉型為「服務公司」;同時,強調要給讀者獨特又有價值的內容,「少想我們要給什麼,多想讀者要什麼」,「我們不是記者、編輯,而是幫助讀者的生活更好、工作更成功。」

所以,若登上《動腦》雜誌改版後的網站可以發現,《動腦》雜誌在報導之外,還舉辦講座、考察團、俱樂部、廣告獎代理等多元化周邊服務,讓雜誌更豐富、易讀、趣味,流量更大,藉此也把廣告業務的餅做大。

此外,更重視網絡的影響力及服務功能,藉由網絡,瞄準十四億閱讀人口的全球華文市場。王彩雲這一套新藍海的思維,引起台灣媒體界不小的認同及迴響。

近期有大動作的還有《中國時報》,在今年五月進行改版,由董事長余建新親自主導,走回「質報」路線,減少八卦型新聞,淨化報紙的內容。

《中國時報》這次改版,還強調三大重點:「開拓國際視野、深入兩岸經緯、提升文化素養。」改版第一天就推出韓國專題,陸續又推出「第三條路」理論大師紀登斯的專訪,同時還舉辦兩岸財經研討會,邀請建築大師安藤忠雄開專欄,確實符合改版宗旨。

不僅如此,今年是台灣總統大選的選舉年,《中國時報》還以新聞界前所未見的編採規模,每周一接續推出十二篇「台灣希望二零零八」深度報導,檢討台灣的公共政策。

目前已推出「擦亮台灣品牌」、「台灣遺忘了世界」、「空洞島嶼的贏家」、「被偷竊的國家」、「遭唾棄的政治」等五項專題。

《中國時報》在編排上也是耳目一新,版面設計更加西化,導言粗體襯網、左右兩欄簡訊,都有歐美英文報刊的影子。台灣輔仁大學新聞傳播系講師陳順孝認為,《中國時報》總體來看,比以前清爽、易讀,也在國內報業中獨樹一格。

眾媒體在閱讀市場不景氣的冷鋒中奮力突圍,如此使出渾身解數是否能夠力挽狂瀾,就有待時間來證明了。◇

所在期數封面故事
  • 個人投資理財 停看聽--控制風險三原則(第41期) ---2007/10/18刊
  • 掌握致富三要素 輕鬆理財高枕眠(第41期) ---2007/10/18刊
  • 港市現驚天巨量資金 宜避走香江(第41期) ---2007/10/18刊
  • 思維決定投資報酬率(第41期) ---2007/10/18刊
  • 問世間「錢」為何物?(第41期) ---2007/10/18刊
  • 相關文章
  • 強盜、流氓、自由人的自由(第41期) ---2007/10/18刊
  • 談判破裂 中國女足洋主帥回國(第40期) ---2007/10/11刊
  • 美國股市大幅下挫的背後(第30期) ---2007/08/02刊
  • 新一期受歡迎文章
    推薦給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