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韓如 (泰國)
近日緬甸爆發的大規模反政府示威抗議,從九月二十六日起再度遭到軍政府的鎮壓,緬甸局勢成為國際關注的一個焦點。自一九八八年緬甸軍政府血洗民主運動之後,為了促使專制的軍政府垮臺,以美國、歐盟為主的西方國家對其採取政治經濟制裁的強硬措施,然而,腐敗的軍政權至今不倒,究竟原因何在?
東協的「建設性接觸」政策
東協國家長期以來堅持「不干涉」成員國內政的原則,緬甸軍政府掌權以後,對其採取「建設性接觸」政策,希望通過多邊合作使其融入國際社會,以貿易發展的方式推動緬甸的政治改革,這與西方國家所採取的強硬政策大相逕庭。
緬甸豐富的自然資源吸引著鄰國,儘管在經濟封鎖政策下,東南亞一些國家仍開拓與緬甸的貿易渠道。泰國從緬甸的進口量在二零零五年的頭十個月裏上升了50%,成為緬甸最大的出口市場。涉足緬甸貿易交易的,還包括泰國前總理他信,他信家族的秦那越集團向緬甸政府的電話公司提供了衛星設備、電信儀器,幫助他們獲得國際電話服務和電視轉播能力。
大多數大型石油公司被禁止對緬甸的能源業投資,但中國、印度、馬來西亞、韓國的石油公司仍然爭相到緬甸開採和投資。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估算,在一九八八年時,緬甸的硬貨幣儲量八千九百萬美元,到二零零四年時,他們已經持有六億八千五百萬美元。
東協願意跟緬甸保持「建設性接觸」,東南亞國家許多官員認為,貿易往來比經濟封鎖更有可能推動緬甸的政治改革,這種想法促使東協於一九九七年接納緬甸加入。美國認為,這種只顧眼前利益而姑息緬甸軍政府的短視政策,會導致危機越演越烈,無助於地區安全的改善和長期穩定發展。
緬甸加入東協以後,軍政府曾希望通過加強與東協各國的經濟合作,緩解因西方制裁遭受的經濟壓力。但由於東協受到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危機的打擊,主要成員國力不從心,在經濟上對緬甸的支持和援助有限。
東協無力化解緬甸危機
九月二十六日,緬甸軍政府對上街僧侶的暴力鎮壓,使一向奉行互不干涉政策的東協,於九月二十八日發表了措辭嚴厲的譴責,稱緬甸軍方開槍殺害至少十名示威者的行為令人「厭惡」,呼籲軍政府停止暴力,釋放政治犯。
馬來西亞外長賽義德對傳媒說,「緬甸軍方對示威者採取暴力鎮壓或強硬手段,只會產生反效果,雖然只是緬甸內部事務,但已經令東協處於尷尬的局面,而且影響東協區域的穩定。」
泰國總理素拉育九月二十八日在聯合國大會發表演講時說:「同樣篤信佛教的泰緬兩國,崇尚非暴力與寬容。泰國認為,仰光僧侶和其他示威者受到暴力對待以及傷害,是不能令人接受的。」
泰國反獨裁民主聯盟、反九一九軍事政變網絡等民主團體,九月二十六日在緬甸駐泰國大使館前抗議緬甸軍政府的暴力手段。反獨裁民主聯盟等共同發表聲明,要求緬甸軍政府保障緬甸示威僧侶與民眾的人權、自由,同時要求軍政府立即釋放昂山素姬以及政治犯,讓緬甸走上民主之路。
隨著緬甸國內局勢的緊張,將會出現大批緬甸難民湧入泰國境內,泰國特別作戰部司令蓬薩說,泰國軍方已經做好準備,一旦緬甸局勢失控,特別作戰部會立即採取措施,並疏散泰國僑民。緬甸局勢惡化也使不少泰國企業受到影響,許多旅行團取消了緬甸的行程。
然而,儘管東協對緬甸軍政府的血腥鎮壓感到憤怒,但由於價值取向的不同,大多東協國家並不主張對緬甸採取強硬措施。對美國實施新的制裁,馬來西亞外長賽義德認為:「這不但不會奏效,受害的反而是平民百姓,馬來西亞不會對緬甸採取經濟制裁。」
泰國總理素拉育在會晤聯合國秘書長談及緬甸問題時說:「泰國與緬甸是鄰國,泰國政府沒有權力干預緬甸政府的所作所為,只是希望緬甸政府能以和平的手段來解決問題。」泰國軍人領袖頌提在接受泰國一家電視臺訪談時稱:「緬甸軍人政府近期不可能推行改革。緬甸軍人領袖有他們自己的立場,不可能改變。任何試圖使民主在緬甸出現的壓力皆難以成功。」
東協各國政府的態度決定了東協難以對緬甸軍政權起到制約作用。泰國《民族報》報導說,素拉育總理承認東協在緬甸民主化進程上,已幾乎用盡所有資源及方法,敦促緬甸政府釋放昂山素姬的努力亦告失敗。素拉育稱:「緬甸軍政府鎮壓示威者的行動不斷升級,對東協確實帶來不小擔憂,東協為化解當前緊張局勢,幾乎用盡了所有方法。需要鄰近緬甸一些大國的協助,中國和印度對解決緬甸危機可發揮重要作用。」
東協各國政府的態度決定了東協難以對緬甸軍政權起到制約作用。(Getty Images)
中共的影響及輸血
為了制止緬甸局勢的進一步惡化,聯合國特使甘巴瑞九月二十九日抵達緬甸,會晤了民主派領袖昂山素姬,外界認為這是在國際社會的壓力下,軍政府獨裁者作出的讓步。前美國駐聯合國大使波頓則表示,中國才是促使緬甸政治改變的關鍵所在,「緬甸問題端視中共的態度而定,主要是中共到底打算對緬甸軍事政權以及它在緬甸境內的壓制容忍多久。」
在過去的幾年裡,中國是緬甸的最大援助國、主要貿易夥伴和投資者,中共在緬甸的石油和天然氣投資,以及對軍政府的軍援引人注目。在緬甸的民主示威被軍政府鎮壓之際,西方國家呼籲中國施加影響,促使緬甸軍政府停止暴力鎮壓。
九月二十五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姜瑜稱,中國一貫奉行「不干涉別國內政」的政策,緬甸政府和人民有能力處理目前的問題。認為緬甸的抗議示威是本國的事情,要求各方克制和平解決,反對各國干涉緬甸,否決了聯合國安理會對緬甸軍政府進行譴責。
中共實際上是緬甸軍政府的最大支持者,緬甸軍隊的武器裝備大部份都是「中國製造」,中南海的幽靈與緬甸軍政府如影隨形,卻以不干涉別國內政的方式,阻止國際社會對人權迫害的制裁。評論家伍凡認為:「中共執行『不干預政策』還有更深層的原因,那就是一九八八年有了緬甸的民主革命;第二年就有了天安門「六四」大屠殺;第三年,一九九零年之後,有了蘇共、東歐等共產主義集團的垮臺。也就是說那場民主風波是由緬甸吹起來的,所以現在中共政權非常害怕這次緬甸的『僧侶革命』將再一次把民主革命的風吹向中國,在中國掀起一場新的民主革命。
西方國家期望中共對緬甸的鎮壓進行干預近乎夢想,在東南亞保持一個獨裁的軍事政權,符合中共的政治利益。
美國稱緬甸為世界六個「暴政前哨國」之一,一直呼籲對緬甸採取經濟封鎖,禁止與緬甸的進出口貿易和投資,停止對緬甸的經濟技術援助,阻止國際機構向緬甸提供貸款,以迫使軍政府向民主讓位。歐盟同時決定維持對緬甸進行經濟制裁,禁止給予緬甸國營公司提供融資等。一九九零年以後,大多數西方援助國凍結了對緬甸的援助和貸款。
然而此時,中共卻源源不斷的援助緬甸軍政府,供應軍火,投資石油、天然氣,交易寶石和木材。僅二零零五年,中國就從緬甸進口了三億五千萬美元以上的木材,中緬邊境寶貴的原始森林幾乎被砍伐光。中國官方的報導說,二零零六年中緬雙邊貿易額十四億六千萬美元,比上年增長
20.7%。
在民主國家對緬甸進行經濟制裁之後,中國事實上成為緬甸最大的經濟和軍事援助國。美國喬治城大學外交學院大衛.史坦恩堡(David
Steinberg)教授說:「中國在向緬甸提供基本的支援方面當然是絕對關鍵的。在現任軍政權一九八八年執政以來,中國不僅向他們提供了大量的軍事裝備,據說價值超過二十億美元,而且提供了幾十億美元的經濟援助,包括基礎設施和培訓方面的支持。在所有國家中,中國對緬甸社會的影響是最主要的。」
紐約國際危機組織的官員指出:「軍政府主要關心的是保住他們的政權,現在,他們有足夠的金錢來做到這一點。」中共對緬甸軍政府的「輸血」,使西方對緬甸進行的經濟封鎖顯得微不足道,使緬甸軍政府得以擺脫國際社會施加的實行民主的壓力,成為緬甸軍政府仍能大權在握並鎮壓民主力量的關鍵。
緬甸政局仍存在變數
一九八八年緬甸軍方通過政變上臺以來,一直牢牢控制著國家政權。由於背後有中共靠山,在這次鎮壓僧侶之後,對國際社會的呼籲和譴責,緬甸軍政府一概置之不理。據悉在這次大示威以後,中共為了能長遠掌控緬甸,已開始和緬甸反對黨接觸,預做一旦局勢翻轉即拋棄軍政府的準備。緬甸軍內的強硬勢力為了保住政權,逃避最終的國際制裁,決不會輕易與反對黨和解。
緬甸國家電臺十月四日晚報導,緬甸「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主席丹瑞,在會見來訪的聯合國秘書長特使甘巴瑞時表示,只要昂山素姬放棄她的四項行動(與政府對抗;全面破壞;呼籲外國中斷與緬甸的經濟聯繫;要求外部全面制裁緬甸)即願意與其對話。顯然,緬甸軍政府已選擇了對民主力量鎮壓到底。
因抗議油價物價飆漲演變成的這場全國性的抗爭,雖然在軍政府的彈壓下流產,但導致的民怨沸騰和軍政府內部的裂痕,已使獨裁政權雪上加霜。
據英國《觀察家報》報導,緬甸軍事指揮系統已首度出現裂痕,一些軍官針對鎮壓令的「道德性」提出質疑,不執行開槍命令。軍政府第二號人物貌艾反對武力對待僧侶,與軍頭丹瑞出現分歧。丹瑞把獨裁利益集中於一身,也引起了官僚階層的不滿。如果軍方內部出現權鬥,則更將加重軍政府的危機。
一九八八年民運鎮壓後流亡泰國的緬甸問題專家威明表示:「示威者不會被武力嚇倒,軍警毆打僧侶,只會激發更多示威。」「如果當前的鎮壓行動導致更多的流血事件,緬甸四十萬大軍的內部出現譁變是有可能的。」
統治緬甸長達四十多年的軍方,正面臨一九八八年血腥鎮壓以來的最大挑戰。由於執政以來緬甸軍政府幾乎沒有為人民做什麼,緬甸的人均收入為亞洲最低,人民貧困潦倒,城市的主要市場充滿中國的廉價商品,而軍政府的將領們卻奢侈豪華,引起了國內的巨大不滿和民憤。軍方鎮壓之後,更多的反政府組織和民運人士在結集,據報導,一個新出現的「全緬甸僧侶聯盟」,正號召民眾通過和平鬥爭,將軍事獨裁政權趕出這片土地。
分析認為,推翻軍政權的號召已深入民心,緬甸極度惡劣的人權紀錄,無數嚴重的暴力虐待及對民主人士的迫害,都會隨時導致危機爆發,軍政府採取的鐵腕手段,只能獲得暫時的喘息機會,並不能改變緬甸政局發展存在的變數。
孟加拉達卡的民眾持緬甸軍政府領導人肖像及軍政府鎮壓暴行的展板在緬甸大使館外抗議。(Getty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