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是海洋经济体系,对外贸易依存度相当高,因此贸易是台湾经济发展的动力;而中国则是大陆经济体系,对外贸易对中国相对上较不重要。台湾的贸易依存度在一九二一至一九二五年就已经超过50%,而在一九九一年时更达90%;中国到一九九六至二零零零年时还未达37%,直到二零零一至二零零五年时才达到51.89%。两者经济发展的动力不同,因此发展型态也不同。

台湾的地理特征之一是四面环海:东有太平洋,西有台湾海峡,南有南海,而东北及北有东海。与他国的距离分别是:菲律宾群岛在南部,北端的恩如纽角距台湾最南端约二百二十五英里,首都马尼拉则距台湾最南端三百九十英里;琉球群岛在东北方,为到达日本之踏脚石,日本本土最南端的鹿耳岛距台湾北部的基隆六百六十英里;西面距中国约一百英里,澎湖列岛介在其中,与台湾本岛海岸相隔只有二十五英里;夏威夷群岛隔太平洋,距台湾四千七百英里。


欲观看最新两期全文,请登记成为《新纪元周刊》订户;
如阁下为本刊订户,请登入系统。
最新两期前的不用登录, 请点选 前期杂志

帐号:
密码:

自由评论 正体版       列印机版

从历史看台湾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型态



文 ◎ 叶淑贞(国立台湾大学经济系教授)图 ◎ Getty Images

台湾是海洋经济体系,对外贸易依存度相当高,因此贸易是台湾经济发展的动力;而中国则是大陆经济体系,对外贸易对中国相对上较不重要。台湾的贸易依存度在一九二一至一九二五年就已经超过50%,而在一九九一年时更达90%;中国到一九九六至二零零零年时还未达37%,直到二零零一至二零零五年时才达到51.89%。两者经济发展的动力不同,因此发展型态也不同。

台湾的地理特征之一是四面环海:东有太平洋,西有台湾海峡,南有南海,而东北及北有东海。与他国的距离分别是:菲律宾群岛在南部,北端的恩如纽角距台湾最南端约二百二十五英里,首都马尼拉则距台湾最南端三百九十英里;琉球群岛在东北方,为到达日本之踏脚石,日本本土最南端的鹿耳岛距台湾北部的基隆六百六十英里;西面距中国约一百英里,澎湖列岛介在其中,与台湾本岛海岸相隔只有二十五英里;夏威夷群岛隔太平洋,距台湾四千七百英里。

与他国的关系或他国对台湾的影响决定于海上交通是否方便。中国距离台湾最近,只有一百英里,但是一直到十七世纪台湾与中国并没有甚么关系;经济发展程度也落后中国甚多。首先来台湾设立行政组织,统治台湾的也不是中国,而是欧洲人。为甚么呢?因为台湾海峡航行困难,故称为“黑水沟”。在大航海时代以前,海上交通是依赖帆船,而帆船时代依赖东北或西南季风航行。因此闽粤沿海居民南渡到南洋或是北渡到日本长崎,但难以东渡到台湾,除非是船难。

这是因为造船技术、航海技术及航运知识尚未发达,要横越“黑水沟”很困难。直到十六世纪末的明朝后期,造船与航海技术较发达,才有更多的汉人来台湾。因此,直到十六世纪,台湾仍处于渔猎阶段,农耕技术仍为原始耕种方式。直到十六世纪海上交通发达以后,海外贸易才变成台湾经济发展的动力,与他国之间的分工型态也决定了台湾经济的型态。

台湾的经济发展始于十七世纪上半叶,比中国晚了至少十六个世纪。中国的传统经济时期始于战国时代,而台湾则始于一六二四年的荷治时代。在战国时代中国北方就已经脱离了原始经济时期,南方也于西元八世纪脱离原始经济时期,而进入了传统农业为主要经济结构的传统经济时期。台湾直到十七世纪初叶,仍处于原始经济时期,自荷兰人于一六二四年入台之后,才逐渐脱离原始经济时期,进入传统农业经济时期。所以发展的起点比中国晚了将近十六个世纪。

中国曾于秦汉时期以及八至十四世纪有快速的发展,而在八世纪以前的魏晋南北朝,曾经有过长期的停滞,而在十四世纪以后又逐渐进入发展陷阱。中国之所以在八世纪以前陷入长期的停滞,就是因为内部的资源不协调,由于人口过度成长,而其他的资源无法以相同的速度扩张,尤其是缺乏传统农业最重要的土地,因而陷入了马尔萨斯的贫穷陷阱。西元八世纪以后,因为华南及华中土地的开拓,大大增加了资源,因而创造了第二度的高度发展的时期。但到十四世纪以后,又逐渐出现资源不协调的现象,因此而逐渐进入另一个贫穷陷阱。可见中国的发展型态与内部资源的禀赋有关。

台湾一开始发展经济,便以对外贸易为发展的动力,因此台湾经济发展的速度决定于世界经济景气繁荣与否,只要世界经济兴荣则台湾经济自然就繁荣。世界经济不曾出现长期的停滞,所以十七世纪中叶以来,台湾经济也不曾出现长期的停滞。可见,台湾发展形态也与中国不同,亦即台湾无长期的停滞,而中国曾经出现长期的停滞。

台湾经济发展的速度也与中国不同,一进入发展时期,发展速度就加速了。因为经济成长的速度比中国来得快,台湾在十八世纪左右,人民的生活水准已经超过中国地区了。曾任台湾知府的沈起文在一七二零年代就指出:“漳泉内地无籍之民无田可耕,无工可雇,无食可觅。一到台地,上之可以致富,下之可以温饱,一切农工商贾以及百艺之末,计工授直,比内地率皆倍蓰。”这段叙述说明,至少在十八世纪,台湾的生存条件已经比中国东南沿海好得多。

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及型态,在外资流动不兴盛的时代,决定于内部的资源禀赋,而台湾经济发展的速度与型态,则决定于对外贸易是否兴盛。由此可见,外资对中国目前经济发展扮演着多么重要的角色。◇
 

所在期数封面故事
  • 缅甸 的番红花僧侣革命(第40期) ---2007/10/11刊
  • 缅甸局势仍然不确定(第40期) ---2007/10/11刊
  • 昂山素姬缅甸人的希望(专访缅甸流亡政府发言人包和廷)(第40期) ---2007/10/11刊
  • 相关文章
  • 福田当选日本新首相 任期稳定受考验(第39期) ---2007/10/04刊
  • 中国农村的“留守孩子”问题 (第39期) ---2007/10/04刊
  • 新一期受欢迎文章
    推荐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