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 ◎ 陳邁克 圖 ◎ 法新社
if (trim(substr("00".$vLocalIssue,-3))<=substr("00".(intval($vNewsIssue)),-3) || isset($_SESSION['UserName'])){
?>
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The Heritage Foundation)亞洲研究中心(Asian Studies Center)資深研究員克提斯(Lisa
Curtis),4月11日在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演講「在亞洲的三角動態平衡──美國、印度和中共」(The Triangular
Dynamic in Asia: The U.S., India, and
China),後於4月26日在傳統基金會發表根據演講內容的研究報告。克提斯認為,當這三個國家彼此之間在雙邊的基礎上互相追趕時,它們在未來會發展成三角關係。以下摘譯部份報告內容:
三種雙邊關係
美國希望與印度建立更緊密的關係,因為它認為美印兩國有相同的價值觀和利益。印度正加強與美國的關係,以取得先進技術促進其經濟和軍事力量的成長,並希望美國支持其全球化的企圖心。而印度和中國更為「中印經濟」(Chindia)目標努力著,亦即結合這兩個世界上最多人口國家的快速經濟成長,使亞洲成為全球經濟和政治的中心。(編者按:Chindia是印度商務國務部長蘭密施(Jairam
Ramesh)所創的新名詞,由China與India結合而成,意指中印共創未來。)
美印、印中和中美之間的雙邊關係都在相互增強。我們已經看到,當美印關係改善後,中共也試圖與這兩國改善關係。中共曾經一時大意,錯過了布什政府於2005年7月發表的聲明,該聲明指出,美國將與印度擴展民用核能的合作,中共將此一美國政策的目的視為檢驗中共在亞洲地區的實力。
同時,印度和美國對於中共未來的策略方向,也有相似的關注。印度軍方特別懷疑中共的長期意圖,這些猜疑是促進印度發展核武和先進導彈系統的主要動力。對於印度人來說,1962年中印邊境戰爭的失敗,是揮之不去的記憶。
美印關係——雙邊擴展
過去7年中,美國和印度一直在快速擴展雙邊關係。布什總統於2006年12月18日簽署的〈美印和平原子能合作法案〉(United States–India
Peaceful Atomic Energy Co-operation Act)是此一關係的里程碑。
美國總統布什於2006年12月18日在白宮簽署〈美印和平原子能合作法案〉。
在民用核能合作開始前,仍有許多困難有待克服。印度擔心這項法案中的文字會被將來的美國政府用來限制其核計劃。印度在1974年舉行核試驗後,塔拉普爾(Tarapur)核反應堆失去了美國的核燃料供給,美國並立法制訂出口至非核武國家的核子輸出品新規定。
在其他諸多領域中,美印的關係正逐漸加強。2005年6月,美國與印度簽署了歷史性的國防協議,擬加強軍事聯合演習、增加國防相關的貿易,並建立國防和採購團隊。在2005年7月生效的〈美印農業知識倡議〉(U.S.–India
Knowledge Initiative on Agri-culture),旨在建立農業相關的科學和技術合作,以協助減少貧窮和飢餓。
美國將印度逐漸增加的經濟和政治影響力,視為該地區權力平衡的正面發展。同樣身為非霸權主義民主國家的印度,其在亞洲地區越來越強的經濟和政治發展,將協助確保沒有單一國家可以稱霸此一地區並促進此一地區的穩定。美國在亞洲地區的貿易和投資額占了1/4,而亞洲地區的人口幾乎占了世界人口的一半。
印中關係——緊張氣氛仍在
在短短的4年之間,中印之間每年的雙邊貿易額增為4倍,達到200億美元左右。美國在過去7年對印度越來越關注,特別是與印度加強民用核能合作的決定,促使中共有意與印度建立更緊密的關係。
中印兩國之間的邊境糾紛持續不斷。圖為中印邊界堆拉山口的中、印人民。
中共與印度在改善關係上面臨許多障礙,例如印度一直懷疑中共與巴基斯坦有特殊的軍事關係,並移轉核武給該國。中印兩國之間持續不斷的邊境糾紛,也阻礙兩國關係的發展。2006年11月,中共駐印度大使在胡錦濤訪問印度幾天前,代表中共當局的立場聲稱,印度的阿魯納恰爾邦(Arunachal
Pradesh)是中國領土。儘管印度當局對此一插曲低調處理,但此一外交衝突顯示兩國之間仍存在著緊張氣氛。
在最近幾年中,能源一直是中印之間合作與競爭的源頭。它們是世界上最快速成長的兩個能源消費國,中共所需的能源有40%左右仰賴進口,而印度則是70%。正當印度前進麻六甲海峽(Malacca
Straits)時,中共正藉由在印度外圍發展策略性港口,形成一條「珍珠鏈」以保護海運通道並確認能源供給不被中斷,這些港口包括緬甸的實兌(Sittwe)、孟加拉的吉大港(Chittagon)和巴基斯坦的瓜達爾(Gwadar)等。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