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牟梅
if (trim(substr("00".$vLocalIssue,-3))<=substr("00".(intval($vNewsIssue)),-3) || isset($_SESSION['UserName'])){
?>
近幾年來,「全球變暖」已經是曝光率很高的一個詞彙。那麼,這究竟是科學家們的危言聳聽或是政治人物的巧言辭令?其背後深層的問題又是甚麼?
根據世界氣象組織最近發表的報告,「2006年為1861年有氣象紀錄以來全球第六暖年」。2006年,全球年平均地表氣溫較1961年至1990年的30年平均氣溫偏高0.42℃。更為駭人的是,據英美一些氣象學專家預言,2007年可能成為有紀錄以來的最熱年份,並將為地球帶來深遠的影響。
因為連續幾年全球的高溫,已然造成了冰山崩裂、雪山融化、生物物種發生變化等後果。2006年9月,歐洲航天局(ESA)公佈的資料顯示,歐洲北部至北冰洋一帶的永凍冰,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鬆動融化,而且首次出現了一個比英倫三島面積還要大的巨大缺口。其結果是2萬5,000隻北極熊生存空間縮小,甚至出現了北極熊溺死在汪洋大海中的事情。
如果氣候變暖是人類行為所致,那麼如果人類不改變目前的發展模式,那麼氣候變暖將絕不是「正常的溫度浮動」。
也在這一年,北歐著名的滑雪勝地——瑞士的阿爾卑斯山,迎來了大群觀光遊客,他們不是來滑雪的,而是來看山上掉石頭的。由於全球變暖,阿爾卑斯山的冰雪融化,導致山體鬆動,不斷有大大小小的石塊砰然墜落山崖。
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像瑞士阿爾卑斯山附近居民那樣,像生活在北極的北極熊一樣,切身體會到「變暖」帶來的直觀影響。不同觀點之間的爭論也從沒有停止過:一部份人認為氣候在變暖;而另一部份人認為,這只是正常的溫度浮動,不值得大驚小怪。多數人認為,瞭解變暖的原因至關重要,如果氣候變暖是人類行為所致,那麼如果人類不改變目前的發展模式,那麼氣候變暖將絕不是「正常的溫度浮動」。
何謂「全球變暖」?
全球變暖是指全球氣溫升高。近100多年來,雖然全球平均氣溫經歷了冷-暖-冷-暖兩次波動,但總體上為上升趨勢。自1860年有氣象儀器觀測紀錄以來,全球地表平均氣溫升高了0.44℃∼0.8℃。進入80年代後,全球氣溫更是明顯上升。1981到1990年全球平均氣溫比100年前上升了0.48℃。近百年間最暖的10年均出現在1990年以後。其間,以1998年為最暖,2002年和2003年分別為第二和第三個暖年,2004年和2005年為第四和第五個暖年。剛剛過去的2006年則成為了第六個暖年。可以這樣說,20世紀北半球溫度的增幅可能是過去1,000年中最高的。
全球變暖對人類的影響
全球變暖不僅危害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使水資源短缺、冰川和凍土消融、海平面上升、土壤侵蝕加劇、生物多樣性銳減,臭氧層耗損、大氣化學成份改變等,而且更危及到人類的食物供應和居住環境。
1、冰川和凍土消融 淡水資源減少
海明威筆下的《乞力馬扎羅的雪》美景不再。比較1993年2月(上)和2000年2月(下)的照片,可以看到乞力馬扎羅山頂的雪融化迅速。(法新社)
浮冰越來越少,北極熊何處棲息?(法新社)
2006年ESA資料顯示,北極附近冰雪融化速度加快。以格陵蘭島為例,從2004年5月到2006年4月,格陵蘭島上冰層的融化速度是2002年4月至2004年4月間的速度的250%。目前,格陵蘭島上的永凍冰正以每年59立方哩(約248立方公里)的巨大數量消失,融化後流入海洋的水,足可以使海平面每年升高0.02吋(約0.5毫米)。
與陸地冰不同,北冰洋冰層融化不會導致海平面上升,但會進一步加劇氣候變暖。因為白色的冰可以反射陽光,冰層面積減少後,海水將吸收更多來自陽光的熱量,從而使海水升溫,進一步加快永凍冰的融化。而未來北極圈內的「傳統居民」,比如北極熊等將會面臨滅絕的命運。
冰川的融化是世界範圍的。例如,2004年進行的中美聯合科學考察隊對以青藏高原為核心的高亞洲地區冰川的考察發現,該地區冰川正全面強烈退縮。冰川退縮直接導致河流水量下降。近10年,黃河源頭水量減少23%;近15年,黃河源區年均荒漠化高達1.83%,土地退化面積達源區總面積的34.4%;淅區冰川面積在1966∼2000年間縮減了17%,年均減小比例是1966年前數百年來冰川年退縮比例的10倍。近15年間,黃河第一縣──青海瑪多縣全縣境內4,077個湖泊中,約有3,000多個小湖已經乾涸。同時,1986至2000年間河流水域面積減少9%,沼澤濕地減少13.4%。水域面積的迅速萎縮不但直接減少對黃河徑流的供給,更導致氣候越發乾燥。地下水位普遍下降7∼8米,局部地區甚至超過10米。地下水位的下降造成土壤水份的喪失、凍土進一步退化和地表植被的死亡。
冰川的融化,將使人類可飲用的淡水資源大大減少,嚴重缺水將影響全球1/6的人口。
北極冰層正在融化中。科學家預計到2040年(右),北冰洋將幾乎沒有冰。左圖:2006年9月北極冰層分佈情況。(法新社)
此外,冰川的融化,將使人類可飲用的淡水資源大大減少,嚴重缺水將影響全球1/6的人口。比如在過去30年,祕魯的供水下降了25%。而近幾年來,中國大陸多個城市嚴重缺水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2、海平面上升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海水受熱膨脹,以及高山冰川融化、南極冰蓋解體,使得海平面上升;此外,由於人為因素導致的陸地地面沉降,又造成了海平面的相對上升。資料顯示,地球在20世紀經歷了近300年內海平面上升最快的時期,平均上升10釐米∼20釐米。中國海平面上升尤為迅速,僅近50年就上升13釐米,而且速度還在加快。
海平面上升的後果,其一:沿海陸地面積縮小、加劇海岸侵蝕、引起洪水災害、淹沒城鎮、鹹水入侵等。一些沿海城市和島嶼國家將被海水淹沒,上億人口將無家可歸。其次,海平面上升還將使濱海濕地和沼澤面積大大減少。而濕地是許多魚類、鳥類和稀有動物的主要生活環境。再次,海平面上升使珊瑚礁島嶼面積大大減小甚至消失。此外,海平面上升還將通過鹽水侵入地下水資源,進一步使土地鹽鹼化,從而沿海地區淡水匱乏。
3、生物多樣性銳減
由於人類的活動以及全球氣候變暖,嚴重影響了生物多樣性,物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從地球上減少。據估計,全世界每年有數千種動植物滅絕。1988年,全世界有1,200種動植物瀕臨滅絕。2000年,地球上10%∼20%的動植物(50萬種∼100萬種)消失。
2005年世界野生動植物保護基金會稱,水溫的升高正在威脅著世界上魚類的生存,因為隨著水溫升高,魚食儲量的減少,魚類發育遲緩,導致魚類繁殖能力降低。未來的魚產量將會下降。一些魚類面臨著滅絕的危險。1993年,阿拉斯加海灣的12萬隻海鳥餓死,原因就是一些魚類從海平面下游到了溫度低的深水中,而這些海鳥不可能深扎水中捕獲這些魚類。
全球近幾年極端氣候頻發,不過這些現象與氣候暖化是否有直接關係還有待檢驗。
4、極端氣候發生頻率增加
全球近幾年極端氣候頻發,不過這些現象與氣候暖化是否有直接關係還有待檢驗。比如以2006年來看,1月,歐洲遭遇強烈寒流襲擊,俄羅斯的歐洲部份、北歐、東歐等地區先後出現了大幅降溫和異常寒冷天氣,上述大部份地區極端最低溫度低於-30℃,局部低於-40℃。與多年同期相比,極端最低溫度普遍偏低於10℃左右。1月上旬,日本北海道島和本州島日本海沿岸地區也普降暴雪。
7月,美國中西部、東北部和南部地區遭遇熱浪,部份地區最高溫度創1895年以來之最,其中加州最為嚴重,最高溫度高達51.6℃。熱浪造成加州各地至少141人死亡,東部各州20人死亡。7月,歐洲各國持續遭熱浪侵襲,造成至少80人死亡。法國、英國、西班牙、德國、意大利北部以及歐洲東南部天氣持續酷熱,其中西班牙出現41.5℃的高溫,電力消耗創歷史新高。
8月形成了一次可以導致氣溫升高的新的厄爾尼諾現象(又稱「聖嬰現象」,特指發生在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的海水大範圍持續異常偏暖現象)。
1到4月,非洲東部由於雨水不足,遭遇嚴重乾旱,導致農作物顆粒無收、大量牲口死亡、飲用水短缺。
3到11月,全球各地暴雨、洪澇災害時有發生,中南美洲哥倫比亞、巴西;北美洲美國;亞洲土耳其、阿富汗以及歐洲中部、非洲東部等地暴雨、洪澇嚴重。尤其是5到6月,美國東北部數州連降暴雨,導致河水和湖水水位上漲,洪水氾濫,並引發70年不遇洪水,多達20萬居民被疏散。
7到12月先後有6個颱風襲擊東亞地區(不包括登陸中國的颱風),造成嚴重災害,其中11月30日至12月5日,強颱風「榴蓮」襲擊菲律賓中東部,並引發泥石流,致使約570人死亡,至少740人失蹤,千餘人受傷,154萬人受災。9月中下旬,熱帶風暴席捲孟加拉灣,導致孟加拉國和印度東南部至少175人死亡,數百人失蹤,約38萬人無家可歸。
寒流、暴雪、酷熱、乾旱、暴雨、洪澇、颱風、颶風和熱帶風暴等與2006年全球氣候緊密聯繫在一起。
在中國,同前幾年一樣,「2006年中國天氣氣候異常多變,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繁發生,氣象災害種類多、範圍廣、災情重。」 沙塵暴、颱風、乾旱、暴雨洪災、高溫諸類災難衝擊著中國人在吃、喝、穿、住、行的享受中的愜意。
慘烈的天災在向人們展示著非同尋常的天象。
5、農業產量降低
對於一些發展中國家的農業生產來說,由於地球溫度的升高,使得病蟲害增加並不易殺滅;而越冬作物沒有過冬的條件,將造成農作物產量降低。
6、一些疾病發病率增加
2005年世界衛生組織指出,氣候變暖將更適合病原體孳生,瘧疾、萊姆病、西尼羅熱等傳染病和哮喘等呼吸系統疾病發病率增加;極端天氣的增加將令洪水更為頻繁,這將影響多個地區的飲用水安全,並削弱大自然的自我清潔能力。
而地處印度洋和太平洋沿岸的一些發展中國家,以及撒哈拉沙漠腹地的最不發達的非洲國家,受到氣候變化的負面影響也最嚴重。據該組織估計,全球每年由於氣候變暖導致的重病人數已經高達500萬,還有15萬人死亡。
全球變暖造成的危害和影響還有很多,可以想見,它與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是何等的息息相關。
全球變暖原因探源
在每個人都對經濟發展津津樂道的同時,環境危機正在悄然無息的向我們走來。
關於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是甚麼,許多專家學者都進入了深入研究。一種觀點認為,是人類的活動,特別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造成的溫室效應,導致了氣候變暖。根據夏威夷MaunaLoa觀象臺觀測數據顯示,截至2004年,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年平均濃度已達到377ppmv(百萬分之一),這可能是過去42萬年中的最高值。在過去的83萬年間,甚至在2,000萬年間,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從未超出過目前的水平。
具體來說,隨著工業化的發展,人類在近一個世紀以來大量使用礦物燃料(如煤、石油等),因此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多種溫室氣體。由於這些溫室氣體對來自太陽輻射的可見光具有高度的透過性,而對地球反射出來的長波輻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說的「溫室效應」,從而導致全球氣候變暖。
還有一種觀點是由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領導人弗拉基米爾•沙伊杜羅夫提出的。他認為,人類活動和溫室氣體的排放並不是全球變暖的最直接原因,而將近100年前墜落在通古斯的隕石引起的巨大爆炸才可能是真正的罪魁禍首。其研究結果顯示,地球大氣上層水平衡的改變、大氣中層冰晶體分佈的變化以及大氣層中水蒸汽含量的波動才是真正的全球變暖原因。這些因素對地球氣候的影響遠遠超過了人類向大氣層排放溫室氣體而導致的大氣溫度升高。
而由印度果阿邦的全國海洋研究所的科學家納克維領導的一個小組,在位於印度西海岸的阿拉伯海海域,開展了一系列研究後發現:人類過量地使用化肥使氧氣減少,並使海洋沿岸水域一氧化二氮的含量增多,可能是造成全球變暖的一個重要因素。由於一氧化二氮吸收紅外輻射的能力是二氧化碳的200多倍,而紅外輻射是引起溫室效應即全球變暖的重要因素,因此一氧化二氮的增多無疑會使得全球氣溫變得越來越高。
除去第二種觀點是否正確尚有待論證外,單就第一和第三種觀點而言,是完全與人類的活動密切相關的。正是因為人類不懂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道理,才會對自然無度的摧毀和索取,而不顧他人和子孫後代的福祉。在每個人都對經濟發展津津樂道的同時,環境危機正在悄然無息的向我們走來。X
極端氣候增加,究竟是暖化的結果,還是與暖化相伴而來的上天的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