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得过坎城影展最佳影片奖的电影《教会》,叙述16、7世纪在南美洲发生的一个故事,主轴之一在一位人口贩子身上,当时印地安人被白种殖民者视为一种“动物”,这个人口贩子于是捕捉、贩卖印地安人为奴,此举也引起印地安人的惧恨。

在一次决斗中,人口贩子误杀自己的弟弟,悔恨中,他想找寻解脱之道。他向神父表示悔改,并愿为过去所犯的罪愆赎过,苦待己身外,他也寻求印地安人的饶恕。

在神父带领下,他背负重物努力的想爬上印地安部落旁的大瀑布。当历经千辛万苦爬上瀑顶时,拿着刀等在上面的印地安人,挥刀砍断系在他背后重担的绳子,而不是他的脖子。重担坠瀑之际,他的罪恶感也随之消失,他流下了感激与解脱之泪。


欲观看最新两期全文,请登记成为《新纪元周刊》订户;
如阁下为本刊订户,请登入系统。
最新两期前的不用登录, 请点选 前期杂志

帐号:
密码:

世界上最宽的瀑布--伊瓜苏瀑布
我那可怜的尼加拉瓜与这里相比,简直像厨房里的水龙头。─美.罗斯福总统夫人

□伊瓜苏主瀑布“魔鬼之喉”(Devil’s Throat)。

文 ◎ 张羽良 图◎法新社


1986年得过坎城影展最佳影片奖的电影《教会》,叙述16、7世纪在南美洲发生的一个故事,主轴之一在一位人口贩子身上,当时印地安人被白种殖民者视为一种“动物”,这个人口贩子于是捕捉、贩卖印地安人为奴,此举也引起印地安人的惧恨。

在一次决斗中,人口贩子误杀自己的弟弟,悔恨中,他想找寻解脱之道。他向神父表示悔改,并愿为过去所犯的罪愆赎过,苦待己身外,他也寻求印地安人的饶恕。

在神父带领下,他背负重物努力的想爬上印地安部落旁的大瀑布。当历经千辛万苦爬上瀑顶时,拿着刀等在上面的印地安人,挥刀砍断系在他背后重担的绳子,而不是他的脖子。重担坠瀑之际,他的罪恶感也随之消失,他流下了感激与解脱之泪。印地安人的饶恕与接纳,让他重新活了过来。

这个印地安部落旁大瀑布的真实拍摄场景就是南美洲最大的瀑布伊瓜苏瀑布(Iguazu Falls),它与东非维多利亚瀑布及美加的尼加拉瓜瀑布并称世界三大瀑布。浩荡的伊瓜苏瀑布,引来不少电影工作者的关爱,除了《教会》之外,1979年007詹姆士庞德系列电影的第11部《太空城》与 2006年的《迈阿密风云》都在这里取镜。

发现“大水”

公元1542年1月31日,西班牙探险家Alvear Nunes Cabeza De Vaca为了寻找亚松生(Asuncion)的道路,却意外发现了这座瀑布。当船到了瀑布时,看到如此壮阔景像的他情不自禁大叫:“好美的瀑布啊!圣母玛丽亚!”之后,此瀑布才渐为世人所知。

伊瓜苏瀑布是由巴西和阿根廷边界上的伊瓜苏河,从巴西高原上落入巴拉那峡谷而形成,“伊瓜苏”在当地的瓜拉尼语中是“大水”的意思,它是秘鲁马丘比丘 (Machu Picchu) 之外,最为世人所熟悉的南美旅游地点。

伊瓜苏河河水流至伊瓜苏瀑布处,河面已宽达4公里,比尼加拉瓜瀑布宽4倍,落差约60公尺至最高82公尺,形成宽 2.7 公里的瀑帘,是世界上最宽的瀑布。瀑布平均每秒钟流量1,750多立方米,雨季时流量每秒钟甚至可达1.27万立方米,奔腾的浪花所掀起的水雾高达150米。

瀑布群呈“U”字形,大小瀑布在夏天时有275个,冬天时可达300个左右。其中以被称为“魔鬼之喉”的一段主瀑布最为壮观,因该瀑布坠入深渊时,所发出的轰鸣声,加上深渊内震耳欲聋的回声,令人惊心动魄,故而得名。其他著名的瀑布还有圣马丁的跳跃、亚当和夏娃、三剑客和两姐妹等。

伊瓜苏瀑布群所在的阿根廷伊瓜苏国家公园和巴西伊瓜苏国家公园,先后在1984年及1986年被列为联合国世界遗产。自此两国均在此发展瀑布旅游区,同时吸引企业投入大量资金,修建了约20公里长的游览栈道,铺设电气铁路,整体旅游设施焕然一新。

阿根廷著名文学家BORGE形容它:“这个瀑布的优美、壮观的情形,无法用笔写出来,无法画出来,更无法摄影下来,唯一的方法就是亲自来看。”

美丽的传说

□阿根廷境内伊瓜苏瀑布上的彩虹景观。

 

在瓜拉尼印地安人之间,流传着一则美丽的传说:伊瓜苏河的河神原是一条名为恩波伊的巨蛇,牠总是处心积虑地在河中兴风作浪,造成洪水泛滥、民不聊生的惨况。为了取悦河神,该区的居民每年必须献上一名美丽的少女,并举行隆重的祭典仪式。

有一年,一位年轻的塔洛巴酋长率众列席祭典,赫然见到即将献给河神的少女--娜比,美丽异常,因而魂牵梦萦,无法忘怀。于是,塔洛巴酋长力劝长老、众贤停止祭典,但却无功而返,最后只能与娜比乘独木舟逃逸。

暴跳如雷的河神将河道截断成瀑布,用魔法将塔洛巴变成一棵生长在瀑布边的大树,并将少女娜比丢掷于狂奔急流的瀑布之中。传说因为河神潜伏在伊瓜苏瀑布的“魔鬼之喉”,虎视眈眈的监视这对爱侣,两人只有在彩虹出现时才得以相聚,但与现况对照下,有趣的是,这里几乎天天都能见到彩虹。X



本文网址:http://mag.epochtimes.com/018/2998g.htm(新纪元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