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quire '../adsleft.htm';?>
文 ◎ 張傑連
if (trim(substr("00".$vLocalIssue,-3))<=substr("00".(intval($vNewsIssue)),-3) || isset($_SESSION['UserName'])){
?>
救星石碑
貴州平塘縣桃坡村支書王國富發現的藏字石
岩石裂開後,化石耐侵蝕力強,形成了凸起的字石。(以上為網絡圖片)
「藏字石」經過專家們三次考察、鑑定,又有中共官方高層筆桿的定調,迅速引起中國各大媒體的廣泛關注。《中國國土資源報》、《中國礦業報》、美國《僑報》、香港《南華早報》、《天津日報》、《廣州日報》、《錢江晚報》、《貴州日報》、《貴州都市報》等十多家報紙,中央電視臺一、七、十套節目、旅遊衛視、貴州電視臺、貴陽電視臺等多家電視臺以及《中華網》《人民網》、《新浪網》等近100家網站媒體先後對掌布「救星石」進行了報導,平塘奇石旅遊熱隨起。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簡稱黔南州,位於貴州省中南部,東與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相連,南部和西南部與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河池、百色地區為界,西與安順地區和黔西南地區接壤,北面和西北面與遵義地區和貴陽市為鄰。
黔南地處偏遠 交通極度不便
明代王陽明被貶謫貴州,形容當時黔南一帶的驛道是「連峰際天兮飛鳥不通,幽崖之狐成群,陰壑之虺如車輪」,山深林密,到處是野獸,根本無路可走,著名地理學家徐霞客從南丹進入黔南獨山,他在日記中寫道:「其石極嵯峨,其樹極蒙密,其路極崎嶇,」一連三個「極」,將黔南的山高路險交通艱難描述得淋漓盡致。
直到清代,這種情形依然沒有改變,清末黔南舉人談安定在《北上日記》中記述了他進京趕考的行程,從黔南到北京,「啟程時路尚不辨,至店中已三更後矣」,歷經艱險,就這樣用了73天才來到北京城騾馬市大街胡同對面的「貴州公館」。在當時,送信的郵差在旅途中除了要帶雨傘和燈籠,還需帶上一面銅鑼,以便驅趕路上的老虎。
到上世紀20年代末,黔南都仍然沒有公路,1927年,民國貴州省主席、軍閥周西成在香港買了一輛雪佛萊轎車,因為無路可進,只好沿都柳江乘船而上,到三都後拆解開來,先後僱請了220多人花了十幾天抬到貴陽。
直至1933年,黔桂公路修通,黔南才終於有了第一條公路,1944年黔桂鐵路修到都勻,但是鐵路從柳州到獨山麻尾,不足400公里,竟然要走14天。
正因為是如此的交通狀況,黔南長期處於封閉和半封閉狀態,這才產生了「夜郎自大」這一個流傳千古的成語。
天下第一神石及風情景觀
2006年4月28日,「民族風情旅遊節開幕式暨中國•平塘國家地質公園揭碑開園儀式」在平塘縣掌布風景區隆重舉行。掌布鄉風景區成了國家地質公園,「藏字石」
的照片印成了掌布鄉風景區門票圖案,平塘縣政府以放大的「藏字石」圖片為背景,顯示「藏字石」 的巨大功效。
當天,中國40多家新聞媒體派出記者,採訪報導開園儀式。在這10天的節日裡,有數萬名海內外賓客雲集平塘,走進了平塘國家級地質公園,觀看天下第一神石及其他風情景觀。
從2002年6月平塘掌布鄉發現藏字神石,到2003年10月推出掌布救星石景區紅色旅遊,正式以奇石拉動被擱置7年之久的掌布風景區的旅遊開發,短短3年,黔南遊就被中國國內旅行社一致看好。
2006年4月28日,「民族風情旅遊節開幕式暨中國•平塘國家地質公園揭碑開園儀式」在平塘縣掌布風景區隆重舉行。(網絡圖片)
奇石帶動平塘的旅遊熱。(平塘宣傳網)
黔南地處偏遠,交通極度不便。圖為貴州紫雲的一處村落。(Getty Images)
黔南人因奇石一夜致富
2005年,全州接待遊客289萬人次,旅遊總收入19億元。2006年僅「五一」
一個黃金週,全州接待遊客就多達79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56億元,與2005年「五一」黃金週相比,人數增長68%,收入增長72%,發展勢頭如此迅猛,難怪「藏字石」
又取名為「救星石」 。
平塘熱旅遊發展迅猛超出預料,規劃部門不得不迅速調整有關救星石景區的招商擴建指標,由原設計的年20萬人次,1,400多萬元的投資計畫,緊急更新為年40萬人次,3億元的對外招商投資融資指標。更有報導說,美國加州九星發展有限公司將與黔南州共建三疊紀世界地質公園,似乎衝出國門,走向世界也迫近眼前。
這是奇石帶給黔南人的一夜暴發致富的奇蹟。
是否冪冪之中埋有牽動國運命魂的引線?中國的神奇景觀多如牛毛,國人見多識廣,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抵不住誘惑,不惜勞苦爭看平塘奇石,奧妙何在?
奇石,到底奇在哪裡?
據專家鑑定,500年前,一塊巨石從攔馬河谷的崖壁上墜落,座地一分為二,從此靜靜的臥於貴州省黔南州平塘縣掌布鄉桃坡村境內,這裡是布依族聚居的村寨。
村邊攔馬河,又名浪馬河,屬掌布河谷水系,故此景區隸屬於掌布風景區的四大景區的一個。景區距平塘縣城64公里,全長6公里,有人總結為奇山、奇水、奇石、奇洞、奇竹、奇樹、奇魚等七奇自然景觀,因為交通閉塞,長久不為人所知。直到「藏字石」被發現,原奇石之景被藏字神石取代,領銜作為七奇之首,一舉帶動了令天下人震驚的掌布風景區的救星石紅色旅遊風潮。
這塊巨石脫離山體後,裂成兩半,無字一半的外緣包住了有字一半的外緣,從外面很難看到裡面。石頭外是條山間小路,當地居民覺得無字一半的外緣擋在路上,來往不便,便將它炸掉了,這樣兩半石頭中間的通道就徹底地暴露出來。
巨石下面是湍急的河流,據當地居民講,在70年代,巨石下方河床的石縫(洞)中盤踞一毒蛇,頭頂一紅色像雞冠一樣的冠,重約30斤,當地人稱「老蛇」,被當地人打死吃了,那時藏於雜草中的字體並未被發現。
藏字石的發現人:桃坡村支書王國富(布依族)(右)與採訪記者。(新紀元)
布依族人桃坡村支書王國富
據當地村民介紹,早在2000年布依族人桃坡村支書王國富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發現了字體,布依族有自己的文字,很少人認得漢字,當時並未當回事。
2002年6月,全國攝影博覽會在貴州省黔南州的州政府所在地都勻市舉辦,州所轄的平塘縣掌布峽谷因其景色奇秀而被選為博覽會的一個主要采風點,《貴州日報》一個記者被領到該地區去拍風景,看到字體後甚感驚奇,此事的影響才擴散出去。
也許為增加「藏字石」的本土情節,後來對外統一推出的版本,是王國富為采風點做準備,率鄉親們來到景區修橋補路打掃衛生,他在清除兩邊石壁上的樹枝和腐葉時,發現了一側石壁上浮雕般的藏字,並經過攝影家的相機變成照片傳到山外。
不管哪個版本,都表明了藏字石是由一個叫王國富的布依族村支書所發現的。
以下是關於藏字石的一些基本資料:兩塊巨石約1,000立方米,是從上方50多米的峭壁上墜下來的,墜下後斷裂為左右兩塊,斷裂後兩石相距
1.46米。右邊巨石似長方形,長7.34米,平均寬3.24米,高2.68米,體積約63立方米,重量約170噸,左邊巨石似三角形,重量約100噸。
在右邊似長方形的巨石的內側形成的石壁上天然凸顯一排字跡,可清晰地辨識「中國共產黨亡」6個大字(國內標準報導措辭為:凸顯「中國共產黨」5個大字,且後面彷彿還有隱約的題款和年月日),字體列成一排。
字在石壁高1.52米至1.8米之間,字體大小相當,分布均勻,字體平均高25.2釐米,寬17.8釐米,字體如浮雕,較石壁凸出0.5至1.2釐米。在左邊巨石的內側與之相對的部位也顯出凸顯的痕跡。這便是震驚世界的世界地質奇觀:藏字石。
村裡人甚為驚奇,把它稱為「天書」
,由於不認漢字,至今當地民風純樸的布依族人所得到的資訊仍然是前5個字,而且從不疑問。有好心遊客曾嘗試著告訴村民第6個字的存在和意思,村民的反應竟然要立即上報政府,認為縣政府可能尚不知情,急於告之以求補救之策。
第
1個字像「中」字,第2個字像繁體的「國」字,第3個字比較模糊像個「共」字,第4個字則像繁體的「產」字,第5個字則像簡體的「黨」字,最為奇特的是第6個「亡」字比前幾個字大,恐怕是引起人們特別注意的緣故吧。
妙用此石 闖出快速致富路
他們哪能想到,從2002年6月藏字石被揭至2003年7月的一年時間裡,平塘的縣官一直都在琢磨能否妙用此石闖出一條快速致富之路。
平塘掌布早在7年前就擬定了風景區,但是一直缺乏投資的機緣,藏字石的出現使得地方政府看到一線曙光,於是大膽設想創建「紅色文化峽谷旅遊景區」
,打紅色「救星石」品牌。平塘縣父母官一邊邀請中共黔南州州委書記林明達前來考察,一邊邀請成功策劃過幾個風景區的貴州省旅遊規劃名人林明璋前來出謀劃策。
林明璋的現場考證自然是讓他「大吃一驚,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按照平塘縣父母官的旨意,把掌布峽谷景區設計成旅遊亮點——中國第一個古為今用、石為黨用的「紅色文化峽谷旅遊景區」。
設計藍圖就是後來遊客的一路所見。而在「藏字石」朝外的一側,刻上了「救星石」,在「藏字石」的右旁的石壁上,刻有一面黨旗。
遊人首先正面面對黨旗,然後左轉身過去觀賞天成文字。再過去距「藏字石」右邊約30米的地方,建有一排階梯,這裡設置「紅色碑林」,將中共「一大」至「十六大」的情況進行簡單介紹,刻成碑文。
旁邊是一塊稍闊之地,計劃設置中共「一大」代表、中共著名領導人、中共黔南籍名人等的分類石雕人像群,附帶生平簡介。計劃在這一區域以「救星石」為核心,形成「紅色文化」主題。
黔南州長林明達聽彙報後大喜,同意開發平塘救星石紅色旅遊方案,欲前來觀景。就在當晚,無風無雨,在通往「救星石」的山間小路上,路邊一棵4人難圍有500年樹齡的古楓樹突然轟然斷裂倒下,把旁邊的古銀杏樹也砸斷了一半,枝幹散落竟佔一畝地。此事震驚了附近村民,各種揣測紛紛揚起,消息不徑而走。
紅色旅遊策劃人林明璋聽聞到古楓樹斷裂之事,隨擇日前往察看。看到斷裂的古楓樹,據說,心頭湧起無限的感慨,是夜不能寐,於晨曦際揮筆疾書,寫下《古楓碑記》,後縣政府差人刻成石碑,置於古楓樹下,留予後人銘記古楓樹的故事。
《古楓碑記》以古樹擋道折壽解圍,但也不得不點出古樹蛀蟲遍布,腐敗至極之實。不管如何,欲看奇石,必先過村口此十多米高矗立的巨木枯樁的倒折之景,讓人不得不浮想連篇,遊人則越發有細查藏字之使命感。
著名地質專家李廷棟勘查藏字石。(網絡圖片)
古楓碑記。(網絡圖片)
在黔南州要開發平塘救星石作紅色旅遊之用的當晚,無風無雨,在通往「救星石」的山間小路上,路邊一棵有500年樹齡的古楓樹突然轟然斷裂倒下。
平塘縣地方官把這個藏字石打造成「紅色文化峽谷旅遊景區」,打出紅色「救星石」品牌。(網絡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