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quire '../head.htm';?>
三文鱼的传奇 经历千难万险的回归者
@ require '../MagHead2g.htm';?>
@ require 'MagLeftg.htm';?>
|
|
|
三文鱼的传奇
经历千难万险的回归者
|
|
@ require '../adsleft.htm';?>
文 ◎ 何海青 图 ◎ 太平洋三文鱼基金会 提供
if (trim(substr("00".$vLocalIssue,-3))<=substr("00".(intval($vNewsIssue)),-3) || isset($_SESSION['UserName'])){
?>
也许很多人不知道,三文鱼是这个世界上被人类进食最多的鱼类,每100条人类食用的鱼当中,大约有11条是三文鱼。在欧美国家,市场上出售的鱼类以三文鱼占大部份,而日本以三文鱼为主要原料的刺身,近年在东亚各国也逐渐流行起来,甚至在中国大陆也日渐成为小康生活的一种标志。
三文鱼,学名叫作鲑鱼。鲑鱼有不同的种类,除了三文鱼之外,还包括欧美的鳟鱼。中国东北部、日本和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的大马哈鱼,也是鲑鱼的一种。鲑鱼不但是一种流行的食品,亦是一种甚为健康的食品。鲑鱼肉呈橙色,是红肉的鱼类,含有高蛋白质及OMEGA-3脂肪酸,但脂肪含量却较低,也有少量白肉的野生品种。
上世纪50年代之前,中国东北还有“棒打獐子杓舀鱼,野鸡飞进大锅里”的说法。所说的“杓舀鱼”,就是指的大马哈鱼。然而50多年之后的今天,大马哈鱼的数量已经急剧减少,除了俄罗斯西伯利亚的部份地区之外,欧亚大陆的东北角已经很难见到大量的野生大马哈鱼群了。
中国另外一种洄游鱼类,是黄河鲤鱼。黄河鲤鱼在黄河河套地区流水缓和的地方产卵,然后游到黄河入海口,数年之后再回到北方。中国古时的老话:天下黄河富宁夏,指的是银川一带的塞外水乡,那里正是黄河鲤鱼的故乡。然而近年来野生的黄河鲤鱼已经日渐稀少,宁夏的黄河鲤鱼大多已是人工饲养。
本刊这次推出有关三文鱼的封面故事,介绍的主要是美加西岸的野生三文鱼,不包括大马哈鱼,以及北欧大西洋三文鱼和欧洲的鳟鱼。三文鱼是一种有灵性的动物,万里海疆游历之后,必定能回到出生地产卵然后死亡,把大海的一部份带回到陆地上,生命则永远循环不息。这种生物不但沟通了海洋和陆地,也同时沟通了自然和人类。牠们的传奇故事,也许能够让我们这些处在生物界食物链顶端的人类,感受到生命中更深层的相互联系,从而更加清醒地认知人类本身。
回想起7、8年前,当时记者还在中国大陆。有一天,一位香港朋友请我到一家高级酒店吃三文鱼刺身。那时的中国大陆,吃三文鱼还不算是很流行。朋友说这个酒店的三文鱼是从加拿大进口的野生三文鱼,价钱很贵。这是我第一次吃三文鱼,不知是不是“崇洋媚外”的心态作祟,我这个比较抗拒吃生鱼片的人,也确实觉得三文鱼的味道很鲜美,一口一块,沾上酱汁和配料,别有一番风味。
到了加拿大西部的温哥华后才知道,三文鱼贵得实在是有道理。当初我那一筷子下去,看似很简单,那可是4、5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等待,那条鱼才从几千个鱼卵中脱颖而出,经过孵化、游向大海、成长,长大成“鱼”后被捕捉到,再千里迢迢从加拿大送到中国大陆去,成为我筷子下的美食。
千分之一的幸存者
加拿大的野生三文鱼以太平洋三文鱼(Pacific Salmon)为主,也有大西洋三文鱼(Atlantic
Salmon),但野生大西洋三文鱼已比较少见。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于2001年5月30日发表了一项研究报告,报告指出,整个大西洋海域的野生大西洋三文鱼数量在过去30年中下降了80%多;在欧洲和北美地区的309条河流里,这一鱼种已经绝迹。目前约90%的大西洋三文鱼群只能在挪威、冰岛、爱尔兰和英国的苏格兰这几个地方不受干扰地生活。
现在,大西洋三文鱼的人工饲养业已经非常发达。而太平洋三文鱼大部份仍是野生捕捉的(大约超过80%)。加拿大的太平洋三文鱼主要分布在加拿大西部的卑诗省境内(British
Columbia,又称BC省)。
卑诗省内纵横交错着1万多条的溪水和河流。河的两边,大大小小的湖泊星罗棋布。这些河流和湖泊大部份被森林覆盖着,河床清洁、泉水处处,加上适宜的水温,就构成了太平洋三文鱼繁殖产卵得天独厚的天然环境,因为太平洋三文鱼属冷水溯河产卵鱼类,牠们喜欢选择在沙砾河床、水流清澈的稳水河段或湖边产卵排精。
在太平洋三文鱼的一个生命周期中,平均一对雌雄太平洋三文鱼可产下3,000到4,000个受精鱼卵(Eggs),其中有大约300到800个能存活下来,孵化长成鱼秧(Fry),这些鱼秧有大约50到200尾能存活下来,长成两岁大的小鲑鱼(Smolts),小鲑鱼会在海里觅食求生,这个过程中有大约4到10尾能存活下来,长至成熟(Adult
Salmon)。最后,大约有2尾能冲破重重障碍,回游到当初的出生地产卵排精,完成一个生命回圈周期。
神秘的大回游
太平洋三文鱼主要有5大品种,其中以红鳟(Sockeye Salmon)最富传奇色彩。牠的一个与众不同之处是一种称之为“回圈优势”(cyclic
dominance)的现象。每隔4年,成千上万的红鳟三文鱼,向卑诗省著名的大河--菲沙河(Fraser
River)口集结,然后浩浩荡荡地向牠们的出生地进发,形成著名的三文鱼回游景观。2002年和2006年的Sockeye三文鱼大回游,2、300万条三文鱼把菲沙河上游河段的阿当斯河(Adams
River)河道染成了红色,此等奇景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争睹。但直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还不能确定这种现象的真正成因。
Sockeye三文鱼的另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特点,是强烈的“认祖归宗”特性。牠们会在一个固定的淡水河或湖里出生和生活一段时间,如果想人为的把牠们移到别的水域,牠们往往不能生存。牠们在那里生活一段时间后(一般1到2年,有些长达3年),游向大海。当牠们在海里长大成熟后,不管牠们走得多远,牠们也必定会想方设法,回到牠们的出生地来产卵。不管途中有多少险阻,牠们总是勇往直前,宁可死在回乡的途中也在所不惜。
壮烈的“跳跃者”
太平洋三文鱼的回游过程令人感叹!自进入河口开始,牠们就不再吃任何东西,全力赶路。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三文鱼的产卵地一般靠近淡水河的源头,比较而言,也就是在高处,三文鱼在回游的过程中,就得不断的向高处游,一个一个坎地过,不少地方水流很急,有的还形成瀑布,逆水游不过去,就只能跳过去。因为牠个大体壮,这一跳与我们中国鲤鱼的“跳龙门”相比,相信要出色得多。所以,三文鱼的拉丁文学名叫
Salmo,意为“跳跃者”,是对三文鱼最恰当不过的描述。
这一路的跳跃和冲撞,逆水搏击,三文鱼银白色的鱼身在逆流而上的过程中变成猩红,据说这是因为用力过猛,崩裂了血管,殷红的鲜血浸透全身肌肤所致。到达产卵地后,牠们还不能休息,要继续完成逆水回游的最后辉煌--产卵排精。
太平洋三文鱼产卵前,雌鱼要先挖一个产卵坑,牠会侧扁游动,以尾鳍来回扇动拍打沙石,筑成一个产卵坑,然后将晶莹的橘红色卵产在坑内,此时雄鱼在旁边,通过不断地与雌鱼摩擦身体,
将精子排在孵坑中,使之在坑中受精,有时会有几条雄鱼同时为一条雌鱼产的卵受精。
产卵排精后,雌鱼又用尾鳍推拍沙石,将受精卵埋好,如果一个卵坑不够,雌鱼还会继续挖坑,直至产卵排精完毕。至此,三文鱼的“新婚”宣告结束。这时的“鱼们”已经遍体鳞伤,牠们已耗尽了生命中的一切,接下来或在几周内,牠们会安安静静地死去,从此撒手“鱼”寰,完成其悲壮的死亡之旅!
生命周期循环不息
但是,生命的种子已然播下,新的一个生命回圈即将开始。尽管这些受精的鱼卵可能被后来的三文鱼挖坑产卵时翻出来,或者被其他鱼类、水鸟和野鸭掠食,还是有部份能够幸存下来。
随着冬天的来临,卑诗省境内被冰雪覆盖的1万多条河流中,在寂静、清澈、冰冷的河水下面,新的生命开始萌动。在深冬或晚冬时节,幸存在沙石堆中的鱼卵开始发育,然后孵化出有点像小蝌蚪的小鱼苗(alevins),这些小鱼苗继续待在卵坑里,以卵黄为营养,直到春天来临,才从卵坑的沙石堆里钻出来,成为鱼秧(Fry),这时的鱼秧大约2厘米长。但是,迎接牠们的并不都是明媚的春色,牠们非常容易成为苍鹭等飞鸟和野鸭的美食。
有两个品种的太平洋三文鱼(Pink 三文鱼和Chum三文鱼)的鱼秧,从沙堆里钻出来后,立即沿河向下游向大海,而其他3个品种的三文鱼(Sockeye
三文鱼,Chinook 三文鱼 和Coho 三文鱼),则会在溪涧、河流和湖里生长一段时间,最长的达3、4年之久,长成小鲑鱼(Smolts),然后才会游向大海。
这些小鲑鱼长约12厘米左右,在鱼鳞上长出一种银色的被覆,既可保护牠们免遭掠食者的发现,又可以使牠们从淡水的生态环境过渡到咸水的生存环境中。但是,即使这样,大多数三文鱼从鱼秧长成小鲑鱼这段时间,还是会被吃掉,只有不到1/4的能活着进入成长期。
在大海里,三文鱼生长迅速,牠们有丰富的食物来源:浮游生物、小鱼、小虾和小蟹虫等。但是,有“虎子”的地方必是“虎穴”,牠们每天在享受丰富美食的同时,要面对鲸鱼、海豹和其他鱼类的攻击;同时还要面对大量捕鱼船的威胁。这样,经过几年的出海“淘金”之旅,幸存下来的成熟三文鱼,有一天在生命深处的某种神秘的感召下,开始向各个河口集结,进行新一轮回游产卵的宿命之旅。
三文鱼具有超能力?!
科学家和研究人员一直对太平洋三文鱼的“认祖归宗”能力很感兴趣,不少人对此进行了长期研究。研究的结果也令人惊异:太平洋三文鱼似乎拥有人类都不具备的超能力。
太平洋三文鱼好像能感知地球磁场并利用它进行定位,不但如此,牠们似乎还有天体导航能力--这已经超越了地球的能力范围;牠似乎还有感知太阳偏振光的能力;还有透过大陆架和其他陆地标志进行定位的能力。当牠们接近母亲河时,牠们似乎可以通过嗅寻一种特殊的气味,找到牠们的出生地和童年时生活过的地方。
|
|
|
|
}
else
{
$_SESSION['path']=$_SERVER["SCRIPT_NAME"];?>
也许很多人不知道,三文鱼是这个世界上被人类进食最多的鱼类,每100条人类食用的鱼当中,大约有11条是三文鱼。在欧美国家,市场上出售的鱼类以三文鱼占大部份,而日本以三文鱼为主要原料的刺身,近年在东亚各国也逐渐流行起来,甚至在中国大陆也日渐成为小康生活的一种标志。
三文鱼,学名叫作鲑鱼。鲑鱼有不同的种类,除了三文鱼之外,还包括欧美的鳟鱼。中国东北部、日本和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的大马哈鱼,也是鲑鱼的一种。
欲观看最新两期全文,请登记成为《新纪元周刊》订户; 如阁下为本刊订户,请登入系统。
最新两期前的不用登录, 请点选 前期杂志
}
?>
|
新一期受欢迎文章 |
@ require '../newissuerankg.htm';?>
|
|
|
@ require '../ads468b.htm';?>
|
|
|
@ require '../MagFooter2g.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