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大戰後,1952年德國和法國等6個歐洲國家建立歐洲煤鋼聯營,1957年3月25日,他們進一步簽署建立了六國經濟共同體和原子能共同體,由此,這3個共同體組成了新的歐洲共同體。這就是50周年後,發展到今天成為包括了歐洲27個國家的歐盟。如同一切政治現象一樣,歐洲共同體也是一個歷史性的政治理想和政治人物們的實用主義的產物。

說它是一個歷史性的政治理想的產物,是因為歐洲是近代文明,人權自由民主,現代經濟和科技的發源地之一。但是200年來,歐洲卻也是現代社會動亂的根源,不要說19世紀持續不斷的戰亂,但就20世紀來說,兩次世界大戰、兩個極權主義、兩個日益尖銳對立的陣營就都是在歐洲產生的。


欲觀看最新兩期全文,請登記成為《新紀元週刊》訂戶;
如閣下為本刊訂戶,請登入系統。
最新兩期前的不用登錄, 請點選 前期雜誌

帳號:
密碼:

最重要的是價值基礎----歐盟50周年的啟示



文 ◎ 仲維光 圖 ◎ Getty Images

第二次大戰後,1952年德國和法國等6個歐洲國家建立歐洲煤鋼聯營,1957年3月25日,他們進一步簽署建立了六國經濟共同體和原子能共同體,由此,這3個共同體組成了新的歐洲共同體。這就是50周年後,發展到今天成為包括了歐洲27個國家的歐盟。如同一切政治現象一樣,歐洲共同體也是一個歷史性的政治理想和政治人物們的實用主義的產物。

說它是一個歷史性的政治理想的產物,是因為歐洲是近代文明,人權自由民主,現代經濟和科技的發源地之一。但是200年來,歐洲卻也是現代社會動亂的根源,不要說19世紀持續不斷的戰亂,但就20世紀來說,兩次世界大戰、兩個極權主義、兩個日益尖銳對立的陣營就都是在歐洲產生的。到50年代德國、瑞士、歐洲的民眾,知識菁英,絕大多數政治黨派都對此已經厭惡、恐懼。和平與民眾的個人幸福和安定,已經成為歐洲首要的目標。保證社會順利自由發展的原則,也越來越成為社會的基本衝動。

說它是實用主義的產物,是因為經歷了二次大戰戰敗的德國,希望恢復自己的自信心、自己的國際地位;二次大戰中被削弱、失去了在西方世界中的主導地位的法國,不甘心自己的被忽視;曾經在二次大戰中被隨意作為棋子處置的小國,則擔心在戰後形成的兩個陣營對立的冷戰的格局中,再次成為兩個大國為自己利益而綏靖的對象。

在冷戰的歲月,在自由經濟的潮流中,六國共同體無論在經濟上還是政治上,都順應了「自由」的拍節,因此不僅創立共同體的國家在經濟上迅速得到發展,而且參加到共同體的國家也迅速增加,到60年代初期就變成了十幾個國家。

57年成立的共同體在74年經歷了一個發展的節點,在這個節點上,共同體對內決定進一步加強合作成立共同的議會,從而從政治上、經濟上更加強了歐洲各國的紐帶;對外則促成了歐安會的召開。

歐洲這些國家終於成功地使得歐洲在冷戰中,成為兩個大國誰也不能忽視,哪個政客也不敢隨便犧牲的一個政治實體。事實還不僅如此,很多時候,歐盟的存在還為歐洲的各類政治人物提供了更廣闊的政治遊戲天地。

歐盟從57年建立,經歷了柏林牆的建立、布拉格事件、中東戰爭、89年曆史性的共產黨集團的崩潰,共產黨集團崩潰後遺留的東歐的動盪,浪濤起伏,但是歐洲卻腳踏實地的發展進步,再也沒有爆發世界大戰。和此前半個世紀相比,這的確堪稱為一個偉大的歷史性的成就。

如果說一次大戰和二次大戰的爆發,大國利用小國謀取自己的政治利益助長了戰爭的爆發,例如以小國中的衝突事件為藉口,戰前英國張伯倫對德國的綏靖和蘇聯與希特勒的狼狽為奸,那麼,這50年,歐盟的小國們充份利用了民主機制,扼制了大國和政客們的投機。可以說,沒有歐盟,歐洲各國在遠比此前50年複雜的政治格局中,很難不重蹈一次大戰、二次大戰的覆轍,再次成為大國政治衝突中綏靖的犧牲品,並且因此激發世界大戰。

然而,歐盟的成功卻不能完全歸結於互相協商、約束的民主方法運用到國家政治中去的成功,更根本的是因為它的更廣闊堅實的基礎。這就是歐洲各國都接受的人權和自由的普世價值。

在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後,歐洲各國民眾親身經歷了希特勒和共產黨兩個極權主義的威脅,因此各國的政治人物,甚至包括那些親共的左派與非常保守的右翼,沒有人敢於公開背離人權和自由基本的價值。這一點不僅為在冷戰第一線的歐洲各國提供了堅實的對抗基礎,而且為74年後的所謂緩和、和解劃出一條不可出賣的底線。

對於這條底線,我們中國人有深刻體會,那就是89年當中國爆發天安門大屠殺的時候,歐洲各國一致地對中國施行制裁,而在其後儘管歐盟中起主導地位的大國,法國和德國,出於本國的經濟利益,爭先恐後地和中國的獨裁者進行交易,可是在歐盟的約束下,商業還是無法徹底突破人權底線,武器禁售還是不能隨意取消。

這個價值基礎也保障了各國合作的成功。面對歐盟的成功,在世界上其它地區的國家,如東南亞,也試圖建立自己的經濟共同體,但是,沒有共同的價值基礎,經濟合作是不穩固的,貌合神離的結果是稍有風浪就會造成實質性的分裂。很多時候,沒有共同的價值基礎,拉近了距離,甚至使得矛盾更為激烈。

類似的例子還有一個。常有人以歐洲共同體的成功來論證,全球化的經濟中,中國也是統一比分裂好。但是,這些人忘記了,就是歐洲,也因為以這普世價值為基礎,歐盟在合作的進程中方能不斷克服地域主義、民族主義,走向更開闊的道路。對於一個一黨獨大,一人獨大的國家,別說統一別人,就是內部也肯定會越來越不穩定。而這一點對歐洲來說,不要說,一人一黨獨大,在歐盟就是一國獨大,也早就四分五散了。這樣的例子在歐洲,不必提歷史上,就是最近20年,也出現過由於沒有統一的價值基礎,由於地域主義、族群利益而分崩離析的,如蘇聯和南斯拉夫。

任何一個政治實體投入到人間的時候,都會帶來巨大的陰影。同樣歐盟也是這樣,它不僅帶來很多積極的東西,也帶來很多消極,甚至是負面的東西。有意思的是,很多時候它的積極的東西只在於對消極因素的約束和扼制,就像民主制度那樣,而它的消極的東西卻是很實質性的。

正如撒切爾夫人等多人不斷指出的,歐盟帶來了一個龐大的官僚機器,一個在各國政府之外的額外的、人為製造出來的官僚機器。這個官僚機器為浪費納稅人的錢、無效率製造了新的可能。50年歐盟的存在也的確有很多有爭議的事情,例如緊鄰的南斯拉夫動亂問題的解決,不僅最後得靠美國的介入,而且歐盟的一些國家還有姑息慫恿的嫌疑。在有關解除向中國武器禁售問題、很多經濟問題上,擴大了的歐洲很可能走向關門自享的排外傾向,忽視根本原則的傾向。

在25日的50年慶祝會上簽署了柏林宣言,但是批評的聲音也很強勁。人們從中可以看到新加入的國家和一些老的國家意見分歧,例如在波蘭部署美國火箭的問題;是否要盡快通過歐盟憲法問題;信仰伊斯蘭的土耳其是否應該盡快被接受加入歐盟問題。與此同時,教皇則批評現在的歐盟忽視了基督教文化。歐盟50年,成績儘管纍纍,但是問題似乎也依然重重。

或許也就是這一切,啟發了親身經歷過東德共產黨統治的德國女總理默克爾夫人再次深切地感到基本價值的重要。在慶祝會講話中,默克爾總理充滿個人感情地講述了她所經歷的柏林牆、冷戰,特別強調了人權和自由對於人的尊嚴,人的生存發展的價值,並且由此警告人們,不能後退,不能苟且,必須前進。

歐盟50年的成功經驗,最重要的是它有一個共同的價值基礎,那就是人權、自由和民主。這個共同的基礎使得理念在風風雨雨的50年中總是能夠壓倒和克服各類政治人物的實用主義,超越地域和國家,種族和文化。半個多世紀波濤起伏,之所以沒有能夠再次在歐洲爆發世界大戰,應該說也在於此。

  2007-3-26於德國埃森X

本文網址:http://mag.epochtimes.com/015/2903.htm(新紀元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