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quire '../adsleft.htm';?>
文 ◎ 吴芮芮
if (trim(substr("00".$vLocalIssue,-3))<=substr("00".(intval($vNewsIssue)),-3) || isset($_SESSION['UserName'])){
?>
2月19日,伊朗电视19台播放伊朗精英革命卫兵进行导弹演习。演习地点未公布。 (法新社)
联合国安理会关于伊朗核问题的会议,上星期六(3月24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进行。15个安理会成员,投票通过了美国提出的制裁伊朗新方案。新的方案延伸了去年12月安理会通过的制裁方案,包括冻结资产的公司和个人的名单,并规定其他国家不能出口武器或材料给伊朗。
而伊朗方面,再次作出强硬反应,称伊朗核设施用于和平用途,即使面临国际压力也绝不停止浓缩铀的进程。原本定于上星期六抵达纽约,向安理会进行辩解发言的的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在最后时刻宣布取消美国之行,并指责美国政府在签证问题上作梗。
近几个月来,有关美国是否会对伊朗发动战争的信息和猜测此起彼伏。美国两艘航母进驻波斯湾,伊朗频繁进行军事演习。美国和伊朗的交恶为何在近期突然升温?
美伊争端将如何影响中东局势?中国又在这个争端中扮演怎么样的角色?这些,都是国际社会相当关注的重要问题。
美伊外交明争暗斗
去年12月,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制裁伊朗方案。虽然伊朗口头作出强烈姿态,但外国制裁对目前伊朗遇到困境的经济无疑将构成很大影响。一般估计,正是由于国内的压力,促使以强硬姿态著名的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愿意屈尊到纽约对安理会进行解释。
不过,上星期伊朗突然宣布取消了艾哈迈迪.内贾德的纽约之行。伊朗方面声称,美国在给予艾哈迈迪.内贾德随行人员签证方面大加刁难,使得伊朗总统专机人员无法及时获得签证,无法达成纽约之行。
但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则表示,伊朗提交的总共75人的签证申请,其中艾哈迈迪.内贾德和38名随行人员的签证,已经交到瑞士首都伯恩,而其他36名随行人员的签证,也将于星期五交给伯恩的美国大使馆。他表示,对于和美国没有外交关系国家人员的签证,美国有特别程序。他强调,伊朗方面把艾哈迈迪.内贾德未能达成纽约之行怪罪到美国头上并没有道理。
事实上,关于伊朗制裁新方案的安理会投票,美伊双方都在进行密集的外交运作。消息人士透露,早些时候美国已经通过外交上的讨价还价,取得了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的共识。而上星期的密集活动,主要集中在印度尼西亚、卡达尔和南非三国。消息说,这3个国家对制裁伊朗的方案持怀疑态度。
从邪恶轴心到和平对话
美国和伊朗似乎是天生的敌人:从1953年美中情局帮助了伊朗政变,并把巴列维国王推上国王宝座,而到1979年霍梅尼得胜,则宣布美国为“真主的敌人”。80年代,伊朗扣押美国人质事件,使得美伊关系陷入僵局,也导致美国社会对伊朗观感极为恶劣。
90年代,美国伊朗关系明显有所缓和。但在小布什和内贾德分别当选美伊总统后,两人之间毫无信任,两国关系且走且远。德黑兰认为美国的政策企图推翻目前伊朗的政权,而美国认为伊朗在秘密开发核武器的同时,抵消美国在中东为和平所做出的努力。虽然战争的可能性难以预料,但双方的敌意和紧张关系明显。
然而美国《新闻周刊》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美国和伊朗过去的关系并不像现在这么糟,实际上还有过一定的改善。只是在现在的形势下,很多人都记不起了。比如911以后,美国要求伊朗在阿富汗提供帮助,伊朗合作了。在美国宣布是盖达组织发动911恐怖袭击后,
2001年10月7日美国出兵伊拉克前,美国和伊朗官员在日内瓦频繁会晤,因为德黑兰一直在支持与本拉登的塔利班武装斗争的阿富汗游击队。
2002年1月,布什宣布伊朗与伊拉克和北朝鲜一起名列“邪恶轴心”。两国关系急转直下。白宫发言写作组头目向《新闻周刊》爆料,把伊朗与北朝鲜也列为“邪恶轴心”主要是为了不突出伊拉克。当时布什已经在计画推翻侯赛因政权,但还不便公布。为了不暴露对伊拉克的计画,赖斯推荐把伊朗与北朝鲜也列进“邪恶轴心”。
2003年美军占领伊拉克后,伊朗曾给华盛顿发过两页的传真,表示愿意讨论核项目“完全透明”。但当时的国务卿鲍威尔和副国务卿阿米塔吉感觉伊朗的提案可疑,没有接受。而莱斯在近期国会听证中完全否认见过这份传真。
美国期中选举共和党失去参众两院多数席位后,美国的中东政策发生了大的转变。主要原因是白宫认为伊拉克战争的一个副产品就是伊朗在中东地区力量的加强。这是白宫没有料到也不想看到的。
3月12日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左)与伊拉克副总统哈希米(Tareq al-Hashemi)于德黑兰会晤。(法新社)
盖达组织是属于逊尼派,白宫官员假设一个什叶派主导的伊拉克新政府将起到平衡反美极端逊尼派的效果。白宫无视情报机关有关伊拉克什叶派和伊朗什叶派之间关系的警告。如今伊朗已经和伊拉克什叶派主导的政权建立了密切关系。
今年2月27日,美国务卿赖斯宣布美国愿意和伊朗及叙利亚商讨伊拉克问题。美中东外交政策重新定向,而主要官员也发生了变动。认为伊拉克可以武力民主化的拉姆斯菲尔德已经辞职。有影响力的鹰派人物如约翰.伯顿和保儸.沃尔福威茨都已离职。随着新国防部长盖茨的上任,赖斯方式的务实风格政策抬头。伊朗似乎已经成为“前”邪恶中心。
伊朗国内派别林立
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以国家元首的身份公然与美国叫板,被许多阿拉伯人视为“英雄”。他在伊朗国内大树亲民和草根的形象,称要将“伊朗的石油收入放到百姓的餐桌上”,赢得不少城市贫民和农村居民的支持。但就核问题上,他在伊朗并不拥有绝对决定权,而且在2006年联合国12月的制裁开始后,内贾德受到来自伊朗国内很大压力。这次内贾德准备出席联合国新决议案投票表决或许是伊朗内部不同意见的综合体现。
据《纽约时报》透露,12月23日联合国安理会15票一致通过的1737号决议震动伊朗决策层。油价下跌,收入锐减扩大了决策案对伊朗的打击。伊朗的最高层领导,从哈梅内伊到拉夫桑贾尼都把制裁堪称对伊朗的严重威胁。拉夫桑贾尼甚至直接地说,制裁是比美国入侵更严重的威胁。
2003年以来美、欧、俄、中在伊朗问题上难以达成一致,给予伊朗很多回旋余地。《纽约时报》评论,1737号决议通过达到了美国对伊朗实施禁运20年没有获得的效果。
1737号决议通过后,大批外资撤出伊朗,许多伊朗中产阶级也千方百计将资产转移至国外。伊朗的通膨率和失业率大增。内贾德的支持者在2006年底举行的地方议会选举中惨败。150名议员联名上书领袖批评他的经济政策和在核问题上的言论。
内贾德作为伊朗总统在国际受瞩目,然而伊朗内部对美国的态度和看法也有不同分歧。伊朗的另外一支保守派代表人物是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首脑、核谈判代表阿里.拉里贾尼(Ali Larijani),伊朗海军司令阿巴斯.莫赫塔杰(Abbas Mohtaj),伊朗国家广播负责人杂哈米(Ezzatollah Zarghami)。他们的著作表明,他们认为冷战结束后,伊朗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它自然成为区域性力量,但伊朗的影响力被太多的意识形态方面的表达和对西方的不必要的敌意拖后腿。
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首脑、核谈判代表阿里.拉里贾尼(Ali Larijani)。(法新社)
核问题上,伊朗总统并不拥有绝对决定权:从右到左:伊朗国家广播负责人哈米(Ezzatollah Zarghami),伊朗革命卫兵长官Yahya
Rahim Safavi,文化部长Mohammad Hassan Saffar Harandi,陆军司令Ataollah Salehi和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法新社)
伊国内局势混乱难测
中东问题专家、美外交委员会资深研究员雷.塔克雅(Ray Takeyh)认为,上述的保守派与内贾德的一派最大的分歧是对美国的态度。2005年,拉里贾尼对媒体说,“我们可能肯定美国是我们的敌人。但是和敌人一起工作是政治工作的一部分。(美国伊朗)关系正常化和控制减少关系中断是长期有利的策略。”
拉里贾尼一派和伊朗鹰派一样,认为美国在中东的影响会越来越弱。但是他担心美国人染可以继续阻碍伊朗在该地区的崛起。他们认为,与美国关系平稳化有助于伊朗增大区域性影响。两派都同意发展核武史确保伊朗实力和地位的必要措施。
日前CNN记者克里斯蒂安.阿曼普尔有一篇报导,关于最近她与一名不透露姓名的伊朗“高级官员”访谈,谈及美国和伊朗之间的敏感问题。谈话刚开始,这位官员就说,美国和伊朗是“天然的盟友”。
去年9月,伊朗核谈判代表拉里贾尼在维也纳与欧盟首轮谈判结束后的次日,美联社和路透社就从外交人士获悉,拉里贾尼在谈判中表示,伊朗准备考虑满足联合国安理会的要求,暂停浓缩铀活动两个月。伊朗官方马上出来否认。
塔克雅认为目前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在伊朗与美国谈判中,暂时支持了实用主义的一派。另一方面,哈梅内伊很怀疑美国人的动机,又赞同内贾德式的高调与美国叫板。
虽然实用派暂时说服哈梅内伊接受与美国谈判的可能性,但伊朗的政治景观随时会发生变化。美国在伊拉克境遇越来越糟、真主党去年在以色列的胜利、以及内贾德强硬核外交的成功,都有可能把决策向对峙方向推。
中东进入新时代
伊朗作为地区力量的崛起使中东格局发生变化。2006年底,美外交委员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的主席理查德.哈斯(Richard Haas)在《外交事务》双月刊发表文章〈新的中东〉总结了中东在过去两个世纪走过的不同阶段,并提出目前中东局势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冷战时期,中东主要是美国和前苏联在该地区的竞争,外部力量的角逐。1979年的伊朗革命推翻美国扶助的巴列维王朝,把美国在该地区的一个主要外交政策支柱推倒。中东开始显露出当地力量的崛起。冷战过后,中东经历了美国影响占主导的时代。
这个时代的特征是:美国对该地区主导性的影响、充满攻击性但倍受挫折的伊拉克、激进但分裂且相对较弱的伊朗、中东唯一拥有核武的以色列、波动的石油价格、集权的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及巴勒斯坦之间不安的共存。
哈斯认为,1991年的第一次海湾战争揭开了美国主导的中东时代序幕,而2003的伊拉克战争结束了这个时代。
原本以逊尼派为主的伊拉克一直在平衡以什叶派为主的伊朗在该地区的力量。但2003年伊拉克战争开始后,美国扶植什叶派伊拉克政权,导致两派力量天平有所倾斜,原来基本达到平衡状态的格局发生变化,逊尼派与什叶派在中东地区的冲突加剧。
同时伊拉克战争在全球范围内削弱了美国的外交影响实力。当地力量普遍认为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在减弱,伊朗成为该地区新兴崛起的力量。如果伊朗拥有核武,那么中东实力分布会进一步改变。
哈斯认为,中东局势新时代的特征主要如下:
.美国仍将在该地区有相当的影响力,但同时该地区非美国的内部和外部因素影响会增大。
.美国在该地区的政策将越来越被其他地区与国家的政策挑战,如欧盟、俄国与中国,在中东都有自己不同的解读和目标。
.伊朗将成为该地区最主要的两个强国之一,另一个是以色列。
.中东和平民主进程不会有突破。
.私家军将增多,地区军事化。
.恐怖主义将继续作为该地区特征之一。
伊朗无法掌控波湾局势
90年代在伊朗、阿联酋和荷兰当了10年中国大使的华黎明在自己的博客中分析,两伊什叶派有割不断的血缘。1963
年,霍梅尼被伊朗国王巴列维驱逐出境后就定居在伊拉克的圣城纳杰夫达15年之久,纳杰夫一度成为反巴列维政权的基地。两伊战争期间,一批遭萨达姆迫害的伊拉克什叶派政治领袖流亡伊朗,在伊朗成立了伊拉克伊斯兰革命委员会和达瓦党,伊拉克库尔德爱国联盟的领导人塔列巴尼也流亡伊朗。这些人在美军占领伊拉克后举行的民主选举中掌控了伊拉克的总统、总理和议会多数的职位,与伊朗走得很近,他们访问伊朗如同回娘家一样。伊朗正是通过他们对伊拉克新政权施加影响的。
他认为,虽然伊朗在伊拉克影响陡增,但要控制伊拉克并非易事。萨达姆倒台确实为伊朗提供了不少机会,但也并非是伊朗的囊中之物。美国作为一个超级大国在伊拉克的境遇尚且如此,伊朗大概也不会有取而代之的奢望了。
他分析,就伊朗而言,15万美军驻扎在卧榻之侧,当然寝食不安。但是,如果美军立即从伊拉克撤军,伊拉克不是内战就是分而治之。伊朗与沙特、土耳其、叙利亚都将卷入其中。这种前景对伊朗更可怕。从逻辑推理,在目前形势下,挑动伊拉克国内的教派冲突似乎并不符合伊朗的利益。但是,伊朗会利用萨达姆灭亡后的有利时机,在伊拉克什叶派中组建一支类似黎巴嫩真主党的准军事力量,以增加对伊拉克未来局势的发言权。
中国伊朗关系日趋密切
据中国化工信息中心消息,伊朗1月份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原油供应国。中国今年1月份从拥有世界第二大石油储量的伊朗进口的原油比2006年同期增加了13%,达到210万吨,这个进口量几乎是中国在2006年12月份从伊朗进口的73.8万吨水平的3倍。伊朗首席核谈判代表阿里.拉里贾尼今年早些时候曾说,中国CNOOC已同意开发位于伊朗南部的北帕尔斯(NP)气田。
美国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报告说,1990年中国伊朗双边贸易额超过3亿美元,但在2003年达到56亿元。武器贸易也是中国伊朗贸易的一部分。从1993年到2004年,中国占有伊朗武器市场的平均份额为18%。
根据中国媒体的报导,目前有大约2000多中国人在伊朗生活,其中绝大多数是参加工程项目建设和进行商贸活动。中伊贸易额2006年创下145亿美元的新记录,今年双边贸易估计可以突破200亿美元。伊朗已成为中国企业在海外最大的工程承包市场之一。
在中东地区削弱美国影响方面,中共和伊朗有共识。伊朗依靠中共降低西方世界对其压力。中共把伊朗看成重要的石油来源与在中东事务上提高地位和影响的元素。
伊朗德黑兰的地铁和造船行业都得到中国的技术和金融投资。中国伊朗合资铁路车辆制造公司装配厂房3月13日在德黑兰竣工。该公司由德黑兰市城郊铁路公司、中国北方工业公司、伊朗克尔曼省GPIG公司和中国长春铁路客车厂在2003年共同投资组建,其中伊方持股比例51%,中方持股比例49%。
3月21日,数百人在纽约联合国大厦附近集会呼吁“无核伊朗”。(法新社)
中国对伊政策的矛盾
美国之音报导,巴基斯坦政府2月底与一个国际财团签署了一项120万美元的合同,由这个财团对修建一条连通中国的铁路工程进行可行性评估。同时中国将修建中巴铁路在本国境内的路段。分析人士说,这条铁路不仅将促进中巴双边贸易,而且会使中国更方便地从中亚、中东和非洲地区获取能源。中共媒体做出回应,称铁路可行性低。
这条拟议修建的铁路的长度为750公里,从巴基斯坦西北边境的赫韦利扬到中国边境,中国方面将负责修建本国境内的路段,与巴基斯坦的红其拉弗达 连接。赫韦利扬是全长1,200公里的中巴喀喇昆仑公路的起点。
美国亚特兰大中国经济政治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约翰.加佛(John Garver)在《全球主义者》上发表文章说,中国已参与“中巴伊铁路”的建设,并提供资金,中国可通过铁路直接连上盛产石油的波斯湾。加佛在文章中设想中巴伊联合对抗美国的情景,称“一旦中美发生军事对抗,美国将利用它的海上霸权来封锁中国的海岸线,中国应战能力将受到从陆上进口重要原料能力的制约”。在此情况下,穿过巴基斯坦和伊朗的稳固的运输线,以及与这两个国家“经得住考验”的长期合作
关系,将“变得极为有用”。
美国国际评估策略中心(International Assessment and Strategy Center)副主席李察.费舍(Richard
Fisher)认为,中共确实温和地指出伊朗不应拥有核武器,但它的行动与说法不符。中共积极开发与中亚的陆路运输连接(长度与波士顿到底特律距离相仿)。他认为的中巴铁路的用途与加佛观点类似。
同时他指出,在中共还没有足够影响力像在北韩问题上一样通过外交手段延迟来保护伊朗时,中共会继续试图避免对伊朗的军事攻击或经济制裁。对北京来说,一方面反对对伊朗经济军事制裁来促使伊朗停止发展核武,另一方面积极援助伊朗发展核能力。
他认为,美国无力与伊拉克、伊朗及北韩交涉,军事威胁和经济制裁似乎都不太管用,这时中国在伊朗和北韩的影响突然变得吸引起来。但是美国不应该相信中共和美国拥有同样的目标。
伊朗非解决伊拉克问题的答案
据《纽约客》记者西莫.赫仕(Seymour Hersh)报导,美国中东政策重新定向的背后主要人物是副总统切尼,副国家安全顾问阿布拉姆斯及美国驻伊拉克大使哈利勒扎德(Zalmay
Khalilzad),沙特国家安全顾问班达尔. 本. 苏丹. 本. 阿卜杜拉. 阿齐兹王子(Prince Bandar bin
Sultan)。对伊朗威胁的担心使以色列和沙特都同意这个新政策。
中东地区逊尼派占多数,什叶派一直以来被边缘化。但是什叶派在伊朗、伊拉克和巴林占大多数。在黎巴嫩,它也是一支主要力量。沙特阿拉伯(沙乌地阿拉伯)主要是逊尼派,但在东部省份原油地区有主要的什叶派力量。在那里,逊尼什叶冲突很多。沙特害怕伊朗力量的崛起不但在地区范围对自己不利,而且也令国内局势难以驾驽。
赫仕说,2月份他得到内线消息,伊朗计画小组收到新任务,要锁定伊朗可能提供和帮助伊拉克好战份子的目标。以前重点在于破坏伊朗核设备及谋划可能的政权更替。目前的军事应急计画容许今年春天在总统命令24小时之内袭击伊朗的能力。但国防官员希望白宫“不至于傻到会这么做”。
华黎明在自己的博客中分析:萨达姆政权被消灭后,伊朗在伊拉克的影响陡增。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伊朗对伊拉克的什叶派究竟有多大影响,伊朗在萨达姆后的伊拉克谋求什么。伊朗经营伊拉克非今日始,美国为何现在才想起要摧毁伊朗在伊拉克的“网络”。这些问题都需细细分析。
他认为,伊朗利用萨达姆灭亡后的有利时机,在伊拉克什叶派中组建一支类似黎巴嫩真主党的准军事力量,以增加对伊拉克未来局势的发言权。这是2003年美军占领伊拉克后,伊朗就着手做的事,美国应该是知道的。布什政府现在来炒作抓捕伊朗特工等事件,一是要对伊朗施压,迫伊朗就范;二是要为其向伊拉克增兵2万制造藉口。
美国国内媒体多家评论布什政府想用伊朗问题来缓解国内外关于伊拉克战争日益高涨的压力,并谋求在2008年总统大选中减少伊拉克问题带来的损失。伊朗似乎取代伊拉克,演变成了中东核心问题。目前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军事袭击伊朗可行性很低,而布什政府的外交政策又显露出“走一步看一步”的迹象,缺乏一致策略。美国伊朗关系及中东局势走向将有待进一步观察。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