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全球吹起中文热的时候,去年年底以个人的理解,透过口语化的方式在大陆媒体讲演《论语》与《庄子》的“学术超女”于丹急速窜红,在中国刮起了复古传统风。不过人红是非多,批评者认为于丹对经典的评点不到位,乃至有亵渎经典的嫌疑。支持者认为,文化是多元的,没必要一味标榜经典、圣贤。

于丹并不是研究古汉语出身,她是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从事电视研究的教授,影视传媒系主任、影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去年十一期间在央视百家讲坛讲读《论语》心得一举成名,其后著述《于丹“论语”心得》销量超过150万册,被媒体称为“学术超女”。

今次于丹在央视百家讲坛的《庄子》心得刚刚播完,文史专家张蔚星就提出,于丹的讲解存在不少谬误,再加上媒体的广泛报导,于丹的著作热销,她对传统文化很多不正确的解释,会被大众奉为真理,贻害巨大。


欲观看最新两期全文,请登记成为《新纪元周刊》订户;
如阁下为本刊订户,请登入系统。
最新两期前的不用登录, 请点选 前期杂志

帐号:
密码:

焦点新闻 正体版       列印机版

“学术超女”于丹窜红大陆 引学术论战



文 ◎ 李黛娜

正当全球吹起中文热的时候,去年年底以个人的理解,透过口语化的方式在大陆媒体讲演《论语》与《庄子》的“学术超女”于丹急速窜红,在中国刮起了复古传统风。不过人红是非多,批评者认为于丹对经典的评点不到位,乃至有亵渎经典的嫌疑。支持者认为,文化是多元的,没必要一味标榜经典、圣贤。

于丹并不是研究古汉语出身,她是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从事电视研究的教授,影视传媒系主任、影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去年十一期间在央视百家讲坛讲读《论语》心得一举成名,其后著述《于丹“论语”心得》销量超过150万册,被媒体称为“学术超女”。

今次于丹在央视百家讲坛的《庄子》心得刚刚播完,文史专家张蔚星就提出,于丹的讲解存在不少谬误,再加上媒体的广泛报导,于丹的著作热销,她对传统文化很多不正确的解释,会被大众奉为真理,贻害巨大。

3月5日更有来自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等知名大学的10名博士在网上联名发帖,称要“将反对于丹之流进行到底”。发起者为中山大学研究古诗词和古文献的徐晋如博士,称于丹“极度无知,传播错误的甚至有害的思想”。

他们认为,“当于丹用‘心灵鸡汤’般的语言来猥亵孔子时,人们早就在不知不觉中被煮熟”,还呼吁不要再闹出“把厕所当客厅的笑话”了。帖子在网上贴出后,立即引起万人跟帖。甚者,更在于丹新书签售会的现场穿着“孔子很生气,庄子很着急”T恤进行抗议。

13岁开始发表文学作品的文艺评论家、剧作家──塞外李悦,特别撰文〈“论语”可以乱讲吗--批评于丹〉发表于论坛。他认为,现在似乎是一个没有文化大师的时代,却是一个文化名人辈出的时代。文中指出,于丹曲解了《论语》,认为该书误导了那些没读过《论语》的读者。
 

2007年3月3日,于丹在北京签售新书《于丹〈庄子〉心得》,引来数千读者冒雨排队等候。不过火爆的场面不光引来了追捧于丹的读者,还招来了学术反对者的光临, 一男子身穿写有“孔子很着急,庄子很生气”等反对于丹学术标语的白色T恤,冲到签售现场欲与于丹理论,被中关村图书大厦一群保安连推带搡架出门外。(新纪元)

塞外李悦认为,于丹的主要感想是,“《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但是实际上,《论语》并不是提供“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的百科全书。于丹只能选取与“快乐的生活”有关的篇章,这些篇章只不过占《论语》的1/10左右。于丹所讲的《论语》的10%,却有许多曲解之处,需要给读者一个正解。

比如《论语.颜渊》中,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于丹解释:“没有粮食无非就是一死,从古而今谁不死啊?所以死亡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国民对这个国家失去信仰以后的崩溃和涣散。物质意义上的幸福生活,它仅仅是一个指标;而真正从内心感到安定和对于政权的认可,则来自于信仰。这就是孔夫子的一种政治理念,他认为信仰的力量足以把一个国家凝聚起来。”

于丹将“民无信不立”的“信”解释成“信仰”和“对政权”的认可,显然将“民”当成了这一句话的主体。子贡是问一个国家要想政治稳定,需要哪些条件。孔子回答时也是把国家当成主体的,因此,“民信”的正确解释应该是“取信于民”,就是让老百姓相信。

再比如,《论语.雍也》篇中,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于丹解释为:“你自己想有所树立,马上就想到也要让别人有所树立;你自己想实现理想马上就会想到也要帮助别人实现理想。能够从身边小事做起,推己及人,这就是实践仁义的方法。”

李悦在文章中批评说,实际上,“能近取譬”是讲与身边相类似的人将心相比,而不是“从身边小事做起”。“从小事做起”怎么会“推己及人”?诸如此类的在于丹的书中共有14处“谬误”。

不过,支持于丹的人则认为,以前没读过《论语》、《庄子》,但看了于丹的节目,觉得经典离的很近,她把一些为人的道理讲出来,让人觉得经典不再难懂。用一些浅显的语言娓娓道来,也没什么不好。

也有学者指出,这也是中华民族的悲哀,以《论语》为例,这是一部流传了几千年的文化经典,可是,现在的中国人,从小到大,有几个人完整地或者较完整地读过《论语》?即便出身如中文系、历史系、哲学系的大学生们恐怕也没有几个真正的读过。虽然中小学教科书里选有《论语》的部分章节,但那比蜻蜓点水还不如,简直可以忽略不计。《论语》如此,遑论其他。民族传统经典的断裂,造成了整个社会文化生态链的断裂。

南京大学中文系学者傅元峰接受大陆媒体采访时说:“从表面看,大家的矛头都指向了通过央视百家讲坛成名的学术名人们,实际上真正的罪魁祸首是‘百家讲坛’。只要百家讲坛存在,就会有源源不断的于丹被制造出来,如果这个平台的节目理念不改变,批判的声音会越来越多。”

因此,他认为真正应该反思的是“百家讲坛”:“对于它这样的文化传播者来说,不是收视率高了节目就获得成功了,相反栏目的文化责任担当、栏目对传统文化的保护、阐发等是相当匮乏的。不客气地说,‘百家讲坛’代表的是典型性文化症状。在这种前提下,仅仅去批判学术明星们,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

华府中国问题专家石藏山也认为不应该单纯批判于丹,他告诉新纪元记者,“可以从更大角度看这个问题。一是中国社会需要一种内向的文化认同,二是于丹提供了一个契机,使中国从新向中国传统的古典去寻找,这些都是正面的。”

石藏山认为,于丹对传统的解读错误,源于中共近年对中国文化的扭曲。不过应该强调,任何文化和艺术,都是心物的一种共振感应,而现代心、和古代的物(儒家)发生的感应,肯定不是传统儒家的东西。但总体看,也许应该采取某种程度的宽容,因为这总比共产党那套要好得多。X
 

所在期数封面故事
  • 李有甫从大师到徒弟的传奇(第12期) ---2007/03/29刊
  • 遥诊功能:手掌观病(第12期) ---2007/03/29刊
  • 上下追寻 苦求正道(第12期) ---2007/03/29刊
  • 修炼是人类文明中久远奥妙的领域(第12期) ---2007/03/29刊
  • 相关文章
  • 看中国舞 写意人生变幻(第12期) ---2007/03/29刊
  • 中共“两会”为那桩(第12期) ---2007/03/29刊
  • 北京观察 胡锦涛拟上海滩插大旗(第11期) ---2007/03/22刊
  • 中国舞热中文热渐成西方时尚(第11期) ---2007/03/22刊
  • 在远东淘金的中国人(第2期) ---2007/01/11刊
  • 新一期受欢迎文章
    推荐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