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中共政协、人大两会前夕及中共十七大繁忙筹备的敏感时刻,被外界视为一向低调、稳重的总理温家宝,2月26日罕有地透过官方新华社,发表一篇有关中国对内对外政策的署名文章,题为“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和我国对外政策的几个问题”,中共领导人以这种方式发表政见,极不寻常,引发各界猜测。

文章以较为平实的风格,回答必须推动政治改革的种种疑问,并阐述国力急增后,中国应如何在内政及外交上进行改革,以回应外界的“中国威胁论”。

翌日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中央级报章,在第二版加以刊载。在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此文只是第六条,且只简略提及文章的刊发和其题目,完全没有谈及文章的内容,与中央想要重点宣传的文章所布置的全国规模相去甚远。


欲观看最新两期全文,请登记成为《新纪元周刊》订户;
如阁下为本刊订户,请登入系统。
最新两期前的不用登录, 请点选 前期杂志

帐号:
密码:

《北京观察》 温家宝撰文弃“和平崛起”涉激烈内斗



正值中共政协、人大两会前夕及中共十七大繁忙筹备的敏感时刻,被外界视为一向低调、稳重的总理温家宝,2月26日罕有地透过官方新华社,发表一篇有关中国对内对外政策的署名文章,题为“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和我国对外政策的几个问题”,中共领导人以这种方式发表政见,极不寻常,引发各界猜测。

文章以较为平实的风格,回答必须推动政治改革的种种疑问,并阐述国力急增后,中国应如何在内政及外交上进行改革,以回应外界的“中国威胁论”。

翌日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中央级报章,在第二版加以刊载。在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此文只是第六条,且只简略提及文章的刊发和其题目,完全没有谈及文章的内容,与中央想要重点宣传的文章所布置的全国规模相去甚远。

通篇没提核心人物“胡锦涛”

从这篇文章的几个关键字,即可发现一些有趣的地方:此文共提及“发展”一词合共56次、“和平”15次、“生产力”12次、“民主”11次、“交流”8次、“体制改革”3次、“邓小平”3次、“江泽民”也有一次。却通篇没有提及中央核心人物的“胡锦涛”。

温绝不是在背叛胡,而是主动回避“胡锦涛”。温有意高调“发展”或“和平发展”是在取代一个文中同样一次也没出现过,但与发展相对应的敏感词“崛起”或“和平崛起”。所以“发展”成了硬道理了,通篇都在围绕“发展”而展开,有难言之隐,“胡锦涛”最好不要出现被人联想。

温此次施太极软功,欲不留痕迹,抢在十七大前为胡卸理论包袱。放弃“和平崛起”的胡式招牌,专抬“和谐发展”。

如此主动弃守的招法,避免了造成围绕胡核心的思想混乱和诸多误读,力求在十七大上,围绕胡的理论可以软着陆,赢得解释的主动权。

温家宝是起草中共十七大政治工作报告的小组负责人,如何处理近年逐渐炒热的“和平崛起”的提法已成为温家宝未来报告中绕不过去的弯,想必在收集意见时,也会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用“和平发展”取代

“和平崛起”此一提法在04年被热炒,成为胡温新政的跟风话题。但是其负面作用越来越显现。国内05、06年该提法逐渐趋冷,但是国际上相对滞后的后效应延烧,形成内冷外热的局面。又正赶上十七大召开前的关键时期,政敌频放冷枪,国际上正好拿胡的“和平崛起”出气,负面影响很大。

尽管自去年以来胡温已绝少提及“和平崛起”, 而是用“和平发展”取代,但是“和平崛起”毕竟还是被官方封圣过,总得有所交代。如果在十七大政治工作报告中突然绝迹消声,过渡既不自然又会被误读为胡温失势之象。思前想后,不如胡温自扫门前雪,一篇以温个人名义的重要政见文章,含蓄的为胡卸下包袱。

温在文中通篇绝口不提“和平崛起”,并开篇就从理论和现实大讲现阶段的初级定位,并誓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路线要100年不变,显然“崛起”从此无从谈起了。

无论该文是否预示着是十七大政治报告的蓝本,但是其为胡的“和平崛起”体面收场达到了目的。

胡上任以后,以胡的高级智囊郑必坚为首的智囊团试图把胡打造成带领中国和平崛起的帝王之相。2003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中国改革开放论坛理事长郑必坚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主会场发表了题为“中国和平崛起新道路和亚洲的未来”的讲演,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反响,“中国和平崛起”这一论题,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

随后,胡锦涛2003年12月26日在纪念毛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要坚持走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在2004年2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中,胡锦涛再次强调,要坚持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温家宝2003年12月10日访美期间在哈佛大学发表的演讲,以及2004年“两会”闭幕后在会见中外记者的招待会上,也明确阐述了中国和平崛起道路的要义。

 

2006年9月14日,温家宝访问德国,左为德国总理默克尔(Angela Merkel)。(法新社)

无论该文是否预示着是十七大政治报告的蓝本,但是其为胡的“和平崛起”体面收场达到了目的。

胡上任以后,以胡的高级智囊郑必坚为首的智囊团试图把胡打造成带领中国和平崛起的帝王之相。2003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中国改革开放论坛理事长郑必坚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主会场发表了题为“中国和平崛起新道路和亚洲的未来”的讲演,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反响,“中国和平崛起”这一论题,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

随后,胡锦涛2003年12月26日在纪念毛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要坚持走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在2004年2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中,胡锦涛再次强调,要坚持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温家宝2003年12月10日访美期间在哈佛大学发表的演讲,以及2004年“两会”闭幕后在会见中外记者的招待会上,也明确阐述了中国和平崛起道路的要义。

此后由郑必坚领衔的课题组,对中国和平崛起道路这一课题,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做研究,为胡量身裁剪。2004年3月,应法国《费加罗报》之邀,郑必坚撰写了〈中国和平崛起的新道路与中欧关系〉的专题文章,并授权在文汇报同步发表〈中国和平崛起的新道路〉专题系列文章。

国家最高领导人的金口玉言,“和平崛起”更是众口一词,如果要对此提出疑义或不紧跟就有点和中央不保持一致的味道了。一时间,“中国和平崛起”正式成为一项带有根本意义的国家战略,被理解为明显胡氏标志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与时俱进的继承和发扬。

西方不断升温中国威胁论

中央电视台为配合崛起宣传,04年8月开始策划系列电视片《大国崛起》并约请北大专家撰写史学脚本稿,结果两年后推出大片,时机已过,反而被西方不断升温的中国威胁论抓到把柄,典型的拍马屁拍到了马腿。

一个明显的迹象是,曾、江派人士对“和平崛起”很少捧场,基本是沉默抵制。国内随着国际的负面反应也开始微词不断,到06、07年则是开始公开置疑,认为不管是“崛起”还是“和平崛起”,在客观上必然会改变大国之间和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所以对其它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和周边国家总是有一种说不出的忧虑情结。

另外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安年07年初公开撰文批判“中国崛起论”,强调“现在是到了全面慎思‘中国崛起’提法利弊的时候了”。

由于历史上国际间的大国们崛起从来就没有和平的先例,胡首创的“和平崛起”论, 从一开始就是要不断的证明自己会如何和平,可是共产党的历史又从来都是暴力的道路,这使得胡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到处被问,随处表白,越说越说不清,欲罢不能。

05、06年,胡、温就开始转向“和平发展”说法,郑必坚在2006年6月最后为“和平崛起”发文辩护时也不得不“和平发展”或“和平崛起”并用,且和“文明复兴”挂钩。06年底,郑必坚出版《郑必坚论集》三卷,代表其从智囊退回到学术界,“和平崛起”也缩水回到学术辞汇。郑本人有帮邓小平出文集的功劳,曾受到邓的亲笔提字表扬并与之合影,所以应该有路可退。

江、曾掌控的军方给胡出难题

十七大前夕,江、曾掌控的军方给胡出难题,军方炸毁卫星后,美国高层做出反应。切尼2月23日在澳洲访问时表示,中国迅速增强军力并在上月进行了反卫星试验,这与中国声称的“和平崛起”目标不符。胡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温家宝4月的访日进行最后阶段的协调。今年是卢沟桥事变及南京大屠杀70周年和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中日关系正处于敏感且关键的转折期。此时,日本自民党政策调查会长中川昭一在2月26日抛出“中国威胁论”,观点与年前右翼文人出版的《中国吞并日本》如出一辙,说“没准儿哪天日本就被中国侵略,成为中国的一个省份”。

中川还提及中国1月进行的反卫星导弹试验一事,随后,中川继续在国会内宣扬“中国军力威胁”,他强调说:“中国现在宣扬和平崛起,显得很低调,但等2010年(上海万博会)结束后,就可能变成‘非和平崛起’。等到台湾完全被中国控制后,下一个就轮到日本了。”

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意识到“和平崛起”实际上成为了政敌嫁祸与外界攻击的双重目标之后,胡温急需对之有个了断,否则十七大,还会被继续纠缠不清。

此点温更深有体会,他写道:“走和平发展道路,既是外交,也是内政,因而,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X
 

(新纪元)

本文网址:http://mag.epochtimes.com/011/2789g.htm(新纪元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