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會有意制定數項法案,包括中共若未改革貨幣政策將採行制裁措施的法案。圖為美國國會大樓。(法新社)

過去27年來,中國由一個貧窮、不景氣的國家,轉變成一個表面強勢的經濟體,許多美國企業到中國設廠,中共大量購買美國國庫債券等等。


欲觀看最新兩期全文,請登記成為《新紀元週刊》訂戶;
如閣下為本刊訂戶,請登入系統。
最新兩期前的不用登錄, 請點選 前期雜誌

帳號:
密碼:

西方看中國 簡體版       列印機版

美國會報告:中國對美國經濟構成威脅嗎?

中共控制人民幣,以致人民幣並未反映在變動匯率的狀況下應有的價值。圖為上海一家銀行的匯率看板。(Getty Images)

編譯 ◎ 吳達



美國國會有意制定數項法案,包括中共若未改革貨幣政策將採行制裁措施的法案。圖為美國國會大樓。(法新社)

過去27年來,中國由一個貧窮、不景氣的國家,轉變成一個表面強勢的經濟體,許多美國企業到中國設廠,中共大量購買美國國庫債券等等。美國國會研究服務中心在2006年8月10日公布一份報告,嚴肅探討了中國對美國經濟是否構成威脅的問題。

美中貿易總值由1980年的49億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2,890億美元。中國已成為美國的第3大貿易國、第4大出口市場,以及第2大進口國。
然而,多位美國決策者卻相當關切中國的經濟成長對美國經濟所造成的負面影響。

美中雙邊貿易嚴重失衡的影響因素


2005年美中貿易入超達2,020美元,相當於美國與日本、加拿大及墨西哥貿易入超的總和。某些分析家將此歸因於中共中央所採取的匯率政策、貿易與投資障礙措施、工業政策、不保護智慧財產權、傾銷,以及低勞工與環境標準等。

在貿易障礙上,中共於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由於中共並未充份遵行WTO規範且不履行入會承諾,致使美國企業無法享受到原先預期的市場進入機會及貿易利益。美國前貿易代表羅伯波特曼(Rob Portman)曾於2006年2月抱怨美中貿易關係存在不平等、不持久,以及失衡的現象。

在工業政策上,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在2005年的報告中指出,中共未能履行WTO義務的原因在於,其尚未完全轉型為自由的市場經濟。多位美國政府官員關切中共的國營企業發展的政策,包括汽車、鋼鐵、能源、電子,以及資訊科技等產業。

中共阻礙進口、鼓勵出口的工業政策,包括實施汽車零組件關稅以鼓勵使用自製的零組件;公布高科技產品全球獨一無二的標準,影響國外高科技產品智慧財產權所有人的收益等。美國政府官員表示,中共此等工業政策違反WTO規範。

在傾銷上,中國的低薪以及低勞動條件,使中國的產品在美國及其他國家享有不平等的優勢,美國數個產業(如紡織業)已因此受害,並且損失數百萬個工作機會。

在低勞動標準及環保標準方面,中共企業不重視環境保護,使得環境成本高的美國企業無法與之競爭。此外,中國已是全球汙染最嚴重的國家,並造成全球環境問題。許多分析家認為,中國對能源的大量需求及汙染問題,將影響美國的經濟與環境。

在智慧財產權(IPR)方面,據美國IPR官員估計,2005年中國境內的仿冒猖獗,居全球第一,且已使得美國擁有智財權的企業損失24億美元。2005年美國海關及邊境官員抓到的來自中共的仿冒產品,佔總仿冒案件的69%,達6,400萬美元。

在人民幣匯率上,由於中共控制匯率,以致人民幣並未反映在變動匯率的狀況下應有的價值,並使中國出口到美國的產品價格偏低,美國出口到中國的產品價格偏高,進而影響美國商品及服務貿易無法與中國進口品競爭、擴大貿易入超以及總需求量。

美中貿易失衡對美經濟淨影響

短期內若美國貿易部門因美中貿易入超,致其產出下降的速度大於中國資本投入受益部門的產出增加速度,美國的總消費及就業會出現暫時性下降,對已呈現不景氣的經濟更是雪上加霜。

美國就業情況短期內可能會受到偏低人民幣及美中貿易入超的不利影響。雖從歷史經驗推論,美國就業情況中長期內不會受美中貿易入超影響,但由於獲益及損失並不是平均分布在所有的部門別,因此部份部門別仍會受到不利影響,特別是製造業部門受害最重。

中國經濟若繼續成長,當其轉型為資本及技術密集的經濟體,且商品及服務產出足以與先進經濟體直接競爭時,其可能會對美國貿易條件造成影響。

至於中共中央銀行大量購買美國的國庫債券,雖然有助於減少美國聯邦預算赤字,但有可能危及美國的經濟安全,因為如果美國與中共的貿易入超減少,中共的資金不再流入美國,國庫債券若找不到其他買主,就將增加美國政府的利息負擔、預算赤字等。

中共收購美國公司

中共持有大多數股份的聯想公司在2005年8月30日與IBM完成併購。一民眾騎車行經北京一家聯想專賣店門口。(法新社)

除了國家安全考量外,美國對外人投資是相當自由的,因為美國相信此等投資有助於增加工作機會、提高競爭力、擴張貿易,以及改善生產力,因此對經濟成長有正面效果。

然而中共國營企業併購美國公司的動作,引起美國決策者注意,擔心此等併購對美國經濟利益(及國家安全)會造成不利影響。最近的併購案例如下:

2004年12月8日,中共持有大多數股份的聯想公司(Lenovo Group Limited)與IBM簽約,以17億5,000萬美元購買該公司的個人電腦部門,並在2005年8月30日完成併購。

2005年6月20日,中共主要的家電製造商海爾集團(Haier Group)出價12億8,000萬美元併購美泰格(Maytag Corporation),但在同年7月19日惠而浦以更高價出價購買後退出。

2005年6月23日,中共海洋石油公司(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oration, CNOOC)透過其香港子公司以18億5,000萬美元出價購買美國能源公司UNOCAL,在同年8月2日退出競標。

除了較引人注目的這3件併購案例外,中共在美國的外人投資並不大,由2000年的2億7,700萬美元成長到2004年的4億9,000萬美元,約僅美國總外人投資的萬分之三。

然而,美國國會相當關切中共在美國的投資,主因是中共並未遵行國際貿易規範。中共持有大多數中國企業的股份,以CNOOC為例,中共持有70%的股份,此等企業接受中共的補助,資金多數來自銀行,而且都不用還款。

許多國會議員認為,美國不應允許中共資本企業併購美國公司,因為中共並不容許外資企業併購中共重要的國營企業。z

所在期數封面故事
  • 我是誰?人類意識和大腦的故事(第4期) ---2007/01/25刊
  • 你知道別人的心思嗎?(第4期) ---2007/01/25刊
  • 直覺VS.理性(第4期) ---2007/01/25刊
  • 拒絕被「快樂中樞」奴役(第4期) ---2007/01/25刊
  • 相關文章
  • 中國軍費增長的合理解釋(第4期) ---2007/01/25刊
  • 「墨攻」 被指隱含中共政宣意圖(第3期) ---2007/01/18刊
  • 高智晟在陝北無自由 被阻絕外界聯繫 (第2期) ---2007/01/11刊
  • 《秦王破陣樂》唐時名揚四海 今留存日本(第-1期) ---2006/12/21刊
  • 新一期受歡迎文章
    推薦給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