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quire '../head.htm';?> @ require '../MagHead2p.htm';?>
中國糧油 全面漲價
@ require 'MagLeft2p.htm';?>
|
中國糧油 全面漲價
|
2006年12月11日,工人在四川成都一加油站安裝價格牌。(法新社)
|
文 ◎ 童川
if (trim(substr("00".$vLocalIssue,-3))<=substr("00".(intval($vNewsIssue)),-3) || isset($_SESSION['UserName'])){
?>
進入12月份以來,中國市場上的糧、油價格普遍上漲,漲幅之高,漲勢之猛,已屬罕見。目前,全中國大中城市麵粉漲幅超過10%,食用油的漲幅超過20%。推動這一輪糧油價格上漲的原因除有國際背景的因素,同時也暴露出中國糧食市場的不成熟。
國內小麥出庫速度慢
從2004年以來,中國自產小麥連續3年豐收,庫存的增加使得中國對進口小麥依賴有了大幅度下降。2005年中國進口小麥293.4萬噸,只占國內總需求的3.3%。澳大利亞、加拿大和美國是主要的小麥出口國,由於澳大利亞今年旱情嚴重,預計小麥將減產61%,這造成了小麥的國際價格上漲。
中國進口的主要是優質小麥,用於製作麵包、麵條和意大利通心粉等,農業專家認為小麥的國際價格上漲只對這部份製成品價格造成上漲壓力。
專家認為,麵粉價格上揚主要是由於國內小麥出庫速度遲緩,造成麵粉加工企業的原料供應緊張所致,另外鐵路運力的限制也造成了小麥調撥的困難。
對乙醇需求推高玉米價
中國人對玉米的直接食用量只占玉米總產量的5%,然而2006年預計用於飼用的玉米量將達9650萬噸,占總產量的68%。這一數據與美國的飼用玉米比例很接近。
近年由於石油價格的飆漲,用乙醇作為替代燃料成為一種趨勢。美國的許多州頒布了法律要求汽油中添加乙醇要達到10%,今後還要達到20%。在美國,酒精玉米的消費近年來每年都保持在6%的增長幅度。《華爾街日報》報導,由於需求強勁,今年自9月中旬以來玉米價格已經上漲了55%。
數據顯示,中國作為世界第二的玉米生產和消費大國,2006年產量為1.4億噸,除供應內需外,還有少量出口(300萬噸)。這次國內玉米漲價的主要原因是受美國玉米行情大漲的影響,從而也帶動了禽蛋類價格的上漲。
擬啟動乙醇替代燃料
中國能源的消耗已經排名世界第二位,也同樣受到了高油價的困擾。有跡象表明,中國將大規模啟動乙醇替代燃料工業。
據《上海證券報》消息,中國發改委正計畫《生物燃料乙醇及車用乙醇汽油「十一五」發展專項規劃》上報至國務院。該規劃稱:2010年中國乙醇汽油將占汽油消費量的七成,即年產520萬噸,將是2005年生產能力102萬噸的5倍。
就在中共當局即將在全國對燃料乙醇進行第二輪大規模推廣之際,亞洲最大的酒精企業山東九九集團的重組在擱置兩年後重新啟動。山東九九集團產能為50萬噸,是亞洲最大的工業酒精生產企業。
國際大豆行情推漲食用油
近期食用油大幅漲價,主要是受到國際大豆價格上漲的影響。由於飲食結構的變化和榨油工業的發展,目前中國大豆60%以上的需求依賴於進口。據中國糧油信息中心的消息,2006年中國自產大豆1550萬噸,進口3100萬噸,進口占67%,主要來自於美國、巴西和阿根廷。
由於大豆與玉米的種植期只差2到3個星期,預計美國明年將有大批大豆耕地轉種玉米,因此大豆的種植面積將減少,國際大豆價格將走高,中國榨油工業的成本亦將提高。
專家認為,中國的糧食流通還不能說是市場經濟。此次中國消費者的菜籃子漲價與其說是與國際市場接軌,不如說是與國際價格接軌。漲價只是反映了國際糧食的供求關係,並沒有反映出中國國內糧食的供求關係。
中國鄭州糧食批發市場是中國最早,也是最大的糧油期貨、現貨交易所,該所的簡介中稱:「成立16年來,鄭州糧食批發市場累計成交各種現貨糧油4283萬噸,成交金額597億元,位居全國糧食批發市場首位。」而中國一年的小麥產量是9000萬噸,玉米是1.4億噸。可以看出真正參與市場流通的糧
食只是很小的一部份,因此無法產生合理的市場指導價格,但是使用國際糧價又無法反映出國內的供求情況。例如今年中國國內玉米產量充足,並無大規模進口,但是玉米價格
卻跟隨國際價格的走向推高。
|
|
|
|
}
else
{
$_SESSION['path']=$_SERVER["SCRIPT_NAME"];?>
進入12月份以來,中國市場上的糧、油價格普遍上漲,漲幅之高,漲勢之猛,已屬罕見。目前,全中國大中城市麵粉漲幅超過10%,食用油的漲幅超過20%。推動這一輪糧油價格上漲的原因除有國際背景的因素,同時也暴露出中國糧食市場的不成熟。
國內小麥出庫速度慢
從2004年以來,中國自產小麥連續3年豐收,庫存的增加使得中國對進口小麥依賴有了大幅度下降。2005年中國進口小麥293.4萬噸,只占國內總需求的3.3%。澳大利亞、加拿大和美國是主要的小麥出口國,由於澳大利亞今年旱情嚴重,預計小麥將減產61%,這造成了小麥的國際價格上漲。
中國進口的主要是優質小麥,用於製作麵包、麵條和意大利通心粉等,農業專家認為小麥的國際價格上漲只對這部份製成品價格造成上漲壓力。
欲觀看最新兩期全文,請登記成為《新紀元週刊》訂戶; 如閣下為本刊訂戶,請登入系統。
最新兩期前的不用登錄, 請點選 前期雜誌
}
?>
|
本文網址:http://mag.epochtimes.com/001/2322.htm(新紀元周刊)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