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劉鶴任新職 19大主導供給側改革

?"
劉鶴被任命為「中央經濟體制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專項小組組長」,將決定未來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如何走。(新紀元合成圖)

4月底,全國經濟體制改革工作會議在京召開。習近平重要經濟智囊劉鶴,首次以「中央經濟體制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專項小組組長」的身分現身並講話。

目前劉鶴還兼任中財辦主任,國家發改委黨組副書記、副主任,再任新職令人浮想聯翩。

文 _ 王華

主管經濟體制改革 排在李克強之前

近期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中財辦)主任劉鶴公開活動均與經濟改革相關。4月26日至27日,劉鶴召開全國經濟體制改革工作會議;3月31日主持召開發改委內改革專題會議,研究落實2017年重點改革任務,會上劉鶴要求官員與「習核心」保持一致,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要讓改革真正接地氣、有實招、出實效;要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下放一批可以由市場決定、由地方承接的審批事項和審批許可權等。

作為習近平經濟領域的核心智囊,劉鶴是中財辦主任,中財辦屬於中央財經工作領導小組的辦事機構,是經濟決策的核心部門,習近平是組長,副組長則是李克強。也就是說,在財經領域,劉鶴排在李克強之後。

不過這次劉鶴被任命為「中央經濟體制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專項小組組長」,雖然是專項小組,不過這個小組將決定未來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如何走,生態體制改革走哪條路的大事,在這些問題上,劉鶴將比李克強更有發言權。

外界注意到,自2012年底劉鶴陪同習近平高調視察華南地區之後,無論是國內調研或是外訪,只要習近平的行程中涉及經濟問題,劉鶴都會跟隨。

2013年5月,習近平向來訪的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多尼倫介紹劉鶴,「這是劉鶴,他對我非常重要。」《華爾街日報》後來報導稱,多尼倫本來沒有計畫與劉鶴會談,但他隨即調整了日程,當晚就與劉鶴舉行了會面。因為他被告知,劉鶴是中國經濟計畫的重要制定者。

有評論說,習近平的這番話很有深意,按理說美國國家安全顧問也不管經濟,習近平如此這般的介紹劉鶴,就是要說給國內人聽的,從而樹立劉鶴在經濟領域的獨特地位。


「劉鶴對我很重要」,習近平近年重要出訪都安排劉鶴(右二)隨行。圖為2016年5月13日習近平訪美。(AF)

2017年2月下旬,發改委常務副主任何立峰被「扶正」,接掌有「小國務院」之稱的發改委。當時人們就在議論,發改委12名副主任中,排在何立峰之前的頭號副主任是劉鶴,這次卻扶正了排名第二何立峰,莫非劉鶴還會高升?

《新紀元》此前預測說,19大劉鶴必定進入25人的政治局委員的小圈子,如今其經濟體制改革小組的組長頭銜,向政治局再邁進一步。

從「三架馬車」到「供給側改革」

2013年5月,習近平故意公開表示「劉鶴對我很重要」,劉鶴少年時期就是習近平的太子黨髮小好友,不過等到了2015年11月11日,習近平才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上首次公開提出劉鶴的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供給側改革」。

習近平這樣說:「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在過去幾十年的中共經濟改革上,一再強調的是需求管理,即出口、投資、消費「三駕馬車」的提法,而這次卻改成了「供給側改革」,供給管理,這標誌著北京高層的經濟判斷和治理思路出現了重大調整。宏觀經濟政策從「管理需求」這一端,跳到了「管理供給」那一端,這不是動一動基準利率或搞一搞降準等小玩意,而是經濟政策的大變動,而促成這一變動的就是劉鶴,難怪習近平說他很重要。

「供給端管理」的核心思想包括簡政放權,讓市場機制起作用;減稅讓利,讓企業提升盈利能力增加就業機會;穩定貨幣供給,減少政府赤字,促使經濟復甦。

供給學派最典型的政策案例是「雷根經濟學」。1981年1月雷根上任美國49屆總統,當時美國正遭受自經濟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直接導致了許多美國人對建立在個人自由和自由市場基礎上的美國政經制度產生了很大的懷疑。

2月,雷根提出了美國國民經濟復興計畫:以供給學派的減稅政策來對付美國的經濟停滯,以貨幣學派的控制貨幣供應量增長來對付通貨膨脹。雷根經濟學就是這兩個學派經濟理論觀點相結合的產物。

需求管理的西醫與供給管理的中醫

學者范棣分析了需求管理與供給管理的不同。他認為,需求管理好比西醫,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短期見效快,但不能根除問題。

他說,「凱恩斯主張通過調節市場需求來達到管理國民經濟的目的,核心要點是:政府可通過積極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來刺激投資和社會需求,比如當經濟增長減速時,可以多發點貨幣,刺激一下需求,經濟增長速度很快就恢復了。

歷史上最成功的案例是上世紀美國大蕭條中凱恩斯主義的應用,羅斯福總統用一系列財政和貨幣政策組合來刺激市場需求,引領美國經濟走出蕭條。在中國,最典型的案例是2008年金融風暴時,中央政府用增加信貸的方式快速布局四萬億人民幣的投資,這一舉措硬是將中國經濟增長拉出了下行的軌道。」

而供給管理則好比中醫。「主張通過對總供給的調節來達到宏觀經濟目標。供給學派認為,市場存在自我調節的機能,供給自身能夠創造和調節需求,要擺脫經濟滯脹的困境,治本之方是增加生產和供給,因為增加供給可以消除過剩的需求。

而要增加生產和供給,首先必須減稅,提高人們儲蓄和投資能力,削減政府開支,減少政府對市場的干預,由市場機制對經濟進行自動調節。過去三十年中國的宏觀經濟管理側重於需求端,要刺激經濟,首先想到的是擴大需求,增加消費。

事實上,供給一側同樣有很多可以改進的空間。比如北京出租車總量供給如果不增加,只是提價和增加油補仍解決不了打車難問題。再比如國內一線城市的樓市,政府調控樓市基本沒有效果,原因是只著力於打壓需求,而不是擴大房地產的有效供給。


要刺激經濟,供給一側也須跟上,比如北京出租車總量供給如果不增加,只提價和增加油補仍解決不了打車難問題。圖為北京一女子等待出租車。(AFP)

供給管理很像是中醫,從整體國民經濟的機理入手,從個人的財富創造能力入手,來調節市場需求,實現經濟的長期增長。但供給管理的思想和政策實施起來並不容易,見效也需要一段時間。」

目前中國經濟面臨「供需錯位」:有的是「供給不足」,有的是「需求不足」,如一些服務業、高端製造業、中西部和農村地區基礎設施的供給嚴重不足,很多人到日本去購買高品質的馬桶蓋。在供給不足的同時,國內的傳統工業產能過剩非常嚴重,PPI指數已經連續43個月負增長,產能過剩的實質是產需不匹配,這些都要求管理供給而不是管理需求。

當年在推行「根經濟學」變革時,雷根有一句名言:「在這場危機中,政府不是問題的解決方案,而是問題的根本。」政府干預經濟是引發經濟危機的根本問題,在中國,中共豈但只是干預經濟,簡直就是捆綁經濟,政府權力是一切經濟的核心,市場只是隨從。這是中國經濟的本質。

現在要動政府的乳酪了,在中共體制下可行嗎?中共喊去產能喊了十多年了也沒見多少變化,如今劉鶴提出供給側改革,是否真能做到?未來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會改動什麼呢?人們都在觀望。◇
 

您也許會喜歡